大学生回乡创业 小竹荪种出大品牌
■这种长在竹林的竹荪,已变成封开的名菜。
■陈嘉龙团队新开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的兰花种植扶贫基地,鼓励东畔村2019年脱贫较困难的8户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兰花种植。
■大学毕业后陈嘉龙回到老家封开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种植竹荪。
■“这名牌后面放置的是贫困户在基地托养的兰花。”肇庆市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颜国聪说。
肇庆市封开县扶持特色产业探索产业振兴发展
什么是竹荪?在肇庆市封开县,几年前大家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现在,竹荪杏花鸡已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街头处处可见它的招牌。这样的变化,来自于一个产业的兴起,也源自于一群回乡创业的大学生。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封开县通过扶持一个个特色产业,带活了经济,促进了就业,探索出一条条可行的乡村振兴之路。
回乡创业屡败屡战终成竹荪大产业
陈嘉龙是封开本地人,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到了上海的一家食菌厂工作。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封开家乡附近的竹林里发现了野生竹荪,当时在本地的食菌市场里,竹荪还属于“稀缺物种”。
彼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正热,陈嘉龙想,何不在家乡自己创业?
竹荪属于食药同源的菌类,具有抗氧化的药用价值,也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非常有发展前景。最开始,陈嘉龙在家里搭起实验室,研究在当地人工种植竹荪的可行性。2017年,他和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凑足20万元资金种植了10亩的竹荪。“当年的产量、效益都非常好,5月份开始采摘,两个月我们就回本了。”然而天公不作美,7月份遭遇了20年一遇的洪水,将原本可采摘到11月份的竹荪都淹没了。看到竹荪的发展效益,2018年,他们将竹荪的种植规模扩大到40亩,团队也变成了7个人,都是他或者团队成员的同学,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台风把大棚全吹倒了,导致当年的竹荪产量极低,很多投入都打了水漂。“到了2019年,我们起初只种了5亩,几个人都打算再出去打工了。”陈嘉龙半开玩笑地说。
封开县、江口街道还有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扶贫工作组了解到他们的处境,也看到了竹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决定支持陈嘉龙团队发展“一村一品”项目,规划打造竹荪产业带,在消费扶贫、产品销售给予大力支持。这下,陈嘉龙有了信心。当年,他们又贷款400万元决心大干一场。
2019年6月,竹荪种植示范基地动工建设,20亩竹荪在7月中完成种植,8月底开始正常出菇。首批竹荪亩产量达到1500斤,产值达6万元。2020年,陈嘉龙团队的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扩展至200亩。
转战赤松茸种植欲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陈嘉龙说,虽然2020年的竹荪又被大水淹掉了50亩,亏了100万元,但对于接下来的产业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他说,作为一种小众产品,刚开始封开本地都没有这种食材。现在,到处都有卖,竹荪杏花鸡也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然而,市场上卖的都不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是群众看到竹荪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跟着种植,慢慢发展起来的。”
为了扶持这个大学生成立的新生企业和竹荪新生产业,对口帮扶封开的中山市也高度重视。据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扶贫工作组副助长吴荣开介绍,中山把封开的竹荪纳入消费扶贫的范围,销往中山当地政府、企业的饭堂,各种扶贫展销会也大力推荐。“他们的竹荪很好卖,经常是三天的展销会,他们一天就卖完了,销完一批又一批。”吴荣开说。
陈嘉龙说,其实他们的竹荪卖的价格比市面上要稍贵,因为是用比较好的栽培材料,也不添加硫磺,原生态生产的竹荪口感很鲜甜,因此也卖得很好,一斤可以卖到250元。刚开始时,他们曾经因为难打开销路而发愁。如今销路已经不成问题,有合作商家要的量非常多,现在发愁的是如何更大地扩展规模。
竹荪必须种植在竹林里,容易受到天灾影响,而且一年只能种植一次。吸取这个教训,陈嘉龙团队决定再尝试一种食用菌——赤松茸的规模种植。在台洞村花塘的赤松茸种植基地,新快报记者看到,赤松茸种植在秸秆下,由于刚种不久,还看不到长出来的成品。
陈嘉龙告诉新快报记者,这里有25亩示范基地,其他两个镇还有25亩。如果种植得好,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合作种植,一起致富。“在冬天种下,来年清明这块土地又可以继续种上水稻。”他说,他们将提供菌种和技术给愿意种植的村民,而且保价回收,让他们可以无忧发展生产,而种好后每亩产值高达4万元,非常有发展前景。
持续带动就业一年贡献七八十万元薪酬
扶起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就业。“这几年我们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是给农户的薪酬却从来都没有少过。”陈嘉龙说,由于用工不少,每年付给工人的薪酬有七八十万元。
以200亩竹荪产业为例,能带动五六十人就业,特别是采摘时,男女老少都可以去采摘。他的赤松茸基地,聘请了11个固定工人和34个临时工,其中有12户贫困户在这里工作。此外,由于基地要使用秸秆(稻草)为原料,也间接带动村民去田里收秸秆,每吨有480元的收入,还避免了传统烧秸秆带来的污染。
记者从江口街道了解到,下一步将继续联手大学生创业团队规划建设万亩竹荪产业带,以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孵化为方向,力求将江口街道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县第一农业品牌和乡村旅游胜地。
东畔村
一个兰花基地带来六大利益
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的兰花种植扶贫基地里,一盆盆枝条油亮的兰花被整齐地安置在木架上。
“这里放置的是贫困户在基地托养的兰花。”肇庆市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颜国聪说,针对东畔村2019年脱贫较困难的8户贫困户,工作队鼓励他们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兰花种植,将兰花进行托养,企业能提供保底10%以上的收益。
大洲镇兰花扶贫种植基地由大洲镇与封开县大福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以投资固定收益和共负盈亏的模式合作,总投资350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及自筹资金共246万元,涉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24户475人。
兰花种植扶贫基地首期选址位于东畔村,建设面积10亩,于2019年10月建设完成,目前约有5万盆兰花。颜国聪介绍说,村里负责搭好大棚,建好喷淋设备等,以每年每亩一万元的价格租给公司使用,收益用来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
同时,基地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党员”“公司+基地+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大福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资金入股得分红、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托管经营得实惠、免费培训得技术、带动种植得收益”等6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在家门口也能“创业富家”。
“基地创建后,农户能到这里打工,还可以学到基础的兰花种植技术。”颜国聪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曾贵真农艳芳/图片:新快报记者龚吉林/责编:杨升华/美编:陈凤翔/校对:姚毅
新闻推荐
秋日午后,天高云淡,微风轻拂,连日来火辣辣的秋阳不知躲到哪里逍遥去了。正是秋游的好天气啊。我们几个文友一时兴之所至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