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大林村从“林”中走出致富路 贫困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变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文/李一帆图/谢锦威
4年对口扶贫结出丰硕果
2020年3月,大林村全村45户170名脱贫对象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安全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政策保障有落实、技术培训有开展、产业项目有落地。这些成绩是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山市邮政局自2016年联合对口帮扶以来结出的丰硕成果。
打开驻村工作队的档案柜,翻开其中一户贫困户谭金庭的扶贫档案,标注的致贫原因是因病、因学。原来,谭金庭的妻子2015年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家中4名孩子当时仍在上学,家中仅靠谭金庭一人务工难以支撑家庭治病、孩子读书等巨大费用,家里因此陷入贫困。
2016年,谭金庭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看病报销比例达到85%,孩子入学教育有帮扶补助,扶贫政策为谭金庭家“捂紧”了钱袋子,但要过上好日子,还得“鼓起”钱袋子。在扶贫队员的帮助下,谭金庭家建起新住房。两个女儿分别在2016-2018年相继毕业成为老师与医务工作者,谭金庭也安排到产业基地参与务工,每月工资3000余元,加上自家散养鸡、牛及产业项目收益分红等其他收益,一家人年收入近10万元。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谭金庭笑着说:“现在家中务工收入稳定,家庭环境变好,谢谢国家、党的好政策与扶贫工作队给予的帮扶支持,我们更要加油干,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
杏花鸡孵化幸福生活
“4年前,大林村还是困于林中的贫困村,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一帆表示,自2016年以来,在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山市邮政局联合对口帮扶下,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发展产业项目及推动贫困户就业、搞好村内民生项目工程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大林村蹚出了脱贫新路子。例如:利用大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办起蔬果生态种植基地与杏花鸡育雏养殖基地。
“现在村内所有道路实现硬底化、村内路灯和文化广场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比以前好了好多。”说起村里的变化,60岁老支书谭连都眼角额间的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借助“公司+农户+合作社”产业,大林村变了样,实现真正可持续脱贫,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872元。现在,外出务工村民也纷纷返乡,到家门口就业。
产业扶贫
提升“造血”功能
“村里有了产业,发展才有底气,贫困户也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脱贫。”这几乎是每个扶贫队员的共识。可喜的是,如今的大林村,不仅有产业,还是多个产业并举。蔬果基地种植产业、杏花鸡育雏基地产业、光伏产业……在这里,产业有机融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大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
如何持续脱贫?如何防止返贫?大林村的村干部和扶贫队员们想到了前头、做在了前面。一是采取强而有力的帮扶措施,大兴产业,抓发展;二是盘活各种资源,建立命运共同体,大家共享成果;三是抓重点,突出重点产业,对重点贫困户重点帮,防止返贫。这样的扶贫模式无疑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法宝。据大林村支书谭坚操透露,明年将有养殖项目落地,届时能为更多脱贫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
责编:陈吉春 视觉设计:陈思理
新闻推荐
全域旅游带旺封开农产品销售。西江日报记者王永强摄西江日报讯(记者王永强)10月1日至8日,封开县各旅游景点吸引大批省内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