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

西江日报 2020-12-05 02:00

罗源镇是四会市面积最小、人口不足1万人的偏远小镇,山多、田少,而且不连片,基本上以农户自耕自作、自给自足为主,加上零星出租耕作,难以连片规模开发产生效益。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精致农业,同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把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美丽乡村旅游,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定重点。

我们针对5个村委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禀赋优势,精心谋划5个片区的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稻则稻、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并做到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构建‘一村一品一景’的农业发展格局:铁坑村依托“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明村”、古书室、古训宗祠等资源,建设和发展民宿产业;罗源村结合山水资源,发展壮大人面子种植、花海苗木产业;石寨村利用石寨古堡、古传说、古城墙、人面古树、矿山遗址,打造森林古寨探幽体验旅游;洞心村利用水田面积、鱼塘资源,以“农耕文化”为核心,打造农耕文化观光;红旗村发展花海观赏产业,实现“连点连线成片”,发挥绿色、古韵、山水文化三大优势元素,形成产业互补互助的发展空间格局。

二、精耕细作,优良传统放异彩。

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分区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绿色生态”的理念,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切实加强建后管护,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精勤农民。罗源村委会南塘村小组在村党支部引导下,将村里闲置土地集约起来,以村集体的名义向社会招租,引进广州客商投资建设15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客商以每年每亩700元的租金承包,这一举措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年收入,也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当地很多村民都在蔬菜种植基地里打工,在收获高峰期,基地共聘请30多个村民干活,每人每天收入100元。有了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村民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车。

三、精准运营,经济效益有保障。

由于耕地分散、面积小,我们坚持“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动员和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积极探索“配送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全链条发展模式。2019年以来,罗源镇5个村委会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共12家,盘活土地1000多亩,办起种养基地20多个,当地不少村民都在基地里务工。位于壮坑水库脚下的四会市大飞水产养殖场,引用罗源壮坑水库水发展特色渔业,采用现代养殖技术和运营方式,养殖出产“瘦身鱼”,形成了可循环、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广受四会及周边城市食客青睐。

四、精品频现,田园风光引客来。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推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景”。2019年以来,全镇个体农业发展迅猛,铁坑的牛大力种植基地、金鱼养殖基地,罗源的清水瘦身鲩养殖基地、南塘蔬菜种植基地,石寨的“华农一号”木瓜种植基地、罗雪珍家庭农场,洞心的韭菜种植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红旗的剑花种植基地、红薯种植基地等20多个种养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增加集体收入近100万元,为200多名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还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游精品路线。如铁坑古村落古建筑、“两祠一室”、曾子儒家文化展馆,石寨沙美村古树公园、南宋古城墙,红旗村七彩花田等,都逐渐成为美丽乡村游的选择。

此外,我们还着力推广特色农产品,致力打造“罗源品牌”,助推罗源乡村旅游业发展。

精致农业的大力推广,既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也促使土地进一步盘活和流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罗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四会市“一核一轴一廊”发展新格局要求,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美丽经济,走出具有罗源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推动罗源实现全面振兴,努力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作者系四会市罗源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四会学生哥发明防霸座座椅获全国铜奖

冼俊锦和他发明的防霸座座椅。 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摄西江日报讯(记者杨丽娟)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