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闯红灯痼疾要使硬招出新招□ 特约评论员 徐剑锋
“你已闯红灯,请退回安全区域……”近日,位于端州城区建设路与古塔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多了几个“黑科技”设备,当市民一出现闯红灯的行为,马上有语音提醒,同时,还会对闯红灯的市民进行即时的影视曝光。这套设备是肇庆推进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中引入的新设备,叫作行人闯红灯抓拍及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安装在该十字路口的4个安全岛上。(8月10日《西江日报》)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困扰城市交通的痼疾。尽管行人闯红灯的危害妇孺皆知,对此我们不是没有舆论曝光、道德谴责,也不是没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但一些市民之所以会不分场合、下意识地以身犯险、屡教屡犯,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贪图方便,为了省事和赶时间往往无意地去闯“关”;二是心存侥幸,本来是能够遵守交通规则的,但偶尔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闯了一两次红灯,结果侥幸没有发生事故、也无人查处,一来二往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三是法不责众,囿于执法力量有限,而且纠违基本上以教育为主,且处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随大流的语境下慢慢养成了交通陋习。
无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是《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市民文明出行都有详尽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治理行人闯红灯痼疾,关键要树牢“出行讲路德、走路有礼仪”的“肇庆规矩”,说到底得使硬招,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该曝光的要曝光,该严处的要严处,出重拳、铁了心地常态化严管严处。同时要将之纳入个人征信体系中,通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贷、就业创业、交通出行等相挂钩,延伸管理触角,提高违法成本。让闯红灯者付出“付不起的学费”,才能懂得敬畏规矩、敬畏生命,在持续释放的震撼力中戒掉坏习惯,争当文明交通的模范生。
治理行人闯红灯,惩防并治必不可少,考量的是交通治理的创新力度和水平。实践证明,交通治理做得越精细、越精准,就越能提高管好交通的“最大公约数”。在这方面,运用科技“神器”弥补监管漏洞是一记妙招。从报道上看,在路口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并将人像投放在旁边的电子大屏幕上,同时配以语音提示、声音威慑,就能让行人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无所遁形。肇庆不少地方推行的这些新招数,对于解决“中国式过马路”产生了较好成效,值得总结提升。
治理行人闯红灯,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宣传教育引导,再加上技术升级以及严管严处,久久为功,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职能部门要用心做、创新干,下足“绣花”功夫“靶向治疗”。
新闻推荐
端州区塔东三路一商铺铁闸上,贴了多张小广告。 西江日报记者潘粤华摄端州区柑园南路一家餐馆前,贴有小广告。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