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西伯利亚”的美丽嬗变 苏村社区打造城乡接合部管护样板工程
七月热浪滚滚,连接肇庆端州与鼎湖的东进大道沿线建设火热,肇庆市儿童公园施工正酣,与之隔路相望的鼎湖苏村社区亦经历着一场美丽嬗变。
作为城乡接合部,苏村社区长期依靠“马路经济”发展,车辆乱停放、路面坑洼、垃圾堆放、人员管理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城市提质扩容的痛点。
如今,苏村社区的违建拆了、乱堆的杂物搬了、堵塞的道路通了,整个社区形象焕然一新。鼎湖区坑口街道人大街工委主任梁国森告诉记者,当前社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强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城乡接合部标准化样板。
拆用并举,补齐短板
驾车驶入苏村社区村前道,硬体化路面干净整洁,交通指示标识施划清晰,沿线民房墙体均已翻新,并配上了讲述村史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墙绘。
“西连端州大冲,东接鼎湖民乐桥,我们都称苏村为鼎湖的"西伯利亚",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苏村人居环境比较脏乱,群众想搞好,但无奈管理滞后,基础配套也较为欠缺。”梁国森介绍,当前肇庆各地常态化创文工作有序推进,苏村亦以创建“创文城乡接合部示范点”为契机,迅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谋定而后动,苏村社区将多年的环境整治“老大难”问题拆解为国道沿线、社区前后环线道路、社区内三个片区分类处理。
国道沿线治理在平整道路的基础上,统一商铺外立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点亮社区的外装;社区前后环线道路拆用并举,将占道违建拆除,全面清理沿线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积存垃圾、“牛皮癣”,畅通社区的主干;社区内建设街头小景,完善村内渠道、绿化、道路、停车等硬件建设,扮靓社区的内在。
梁国森告诉记者,苏村正利用“腾出来”的空间,不断补齐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分类设施等民生“短板”,让城乡接合部更宜居。
“墙面需刷灰,铁皮需修整,垃圾需清理……”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始,“苏村工作群”的微信群就开始响个不停,村民干部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便即时拍照发到群里。苏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白永忠和社区干部便将图片问题打印成册,每天对着字典一样厚的图册跟踪落实,其中7月15日一天就排查出需整治提升问题180项。“动态式的挂图作战,是我们及时整改提升的制胜法宝。”白永忠说。
“如果说环境整治是基础是面子,那么长效管理就是根本是里子。”梁国森表示,苏村要避免重走之前“马路经济”野蛮生长的路子,就要立规矩维护人居环境,正确引导区域发展。
为此,苏村制定《苏村社区管理规定》,将社区环境整治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度分红相挂钩,同时制定长效日常管理机制,成立社区内环境巡查工作队,致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环境。
据了解,苏村下辖的苏村和小布两个自然村1500多人,而外来人口和租户的人数几乎与居民数持平,人员混杂、管理难。对此,苏村与外来人口企业对接,共同制定管理规定,以此规范流动人口管理。
干部不累,群众不烦
在社区小布自然村,李阿姨与家人正忙着将的新屋前堆放的建筑垃圾铲上车运出去。“大家都在为社区卫生努力,我们可不能添乱,赶紧趁着机会整理家门口的环境。”李阿姨指着屋门前种的三角梅、铁树说,搬完杂物把花木都种上,为村子添点绿。
在苏村巷口,一个不规范的垃圾堆如今被清理一空,挖土机将残余的垃圾运进大卡车,50多岁的居民苏建辉在旁协助,豆大的汗珠挂满额角。“村道狭窄,不把垃圾清好,车来车往的,学生放学回家多不安全。”他说,环境整治不能光靠政府,也需要街坊邻里搭把手。
原本残破的杂物间,远在外地的屋主主动打电话回来要求拆除后建公共休憩凉亭;原本空置的厂房,租户将其作为室内停车场,供周边居民免费停车……
“社区坏境变好了,收益的是群众,大家的归属感也就更强了。”白永忠告诉记者,整治行动是凝聚干群关系的契机。在行动开始之初,他与工作人员跑遍社区450多户居民,了解大家的需求,倾听大家的意见,利用整治行动去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他回忆道,曾有一户居民屋旁堆着近1.5平方米的废料垃圾,蚊虫滋生,臭气熏天。入户宣传的第二天,工作人员就主动进场为其清理,住户亦卖力相助,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清障。
当前,苏村社区处处洋溢着干事的热情,居民或拿着铁锹、铲子清理垃圾,或推着板车忙着搬运杂物,或捧着泥土栽花种树。据介绍,每天奔走在苏村治理一线的工作人员与居民超过150人。
“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才能真正做到干部不累、群众不烦、社会不怨。”梁国森表示,鼎湖党群齐心为社区打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仅整治行动赞不绝口,还积极参与其中,一起携手文明城市创建,助力打造城乡接合部示范点。
南方日报记者施亮
通讯员李绍坚王焌鑫
新闻推荐
今年7月3日,是我的父亲关山月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父亲生前把自己的代表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和人民,其中分别藏于深圳关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