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退休干部麦润金发挥余热,成为驻封开县义务扶贫工作队队员 扶贫老干部挥“神笔”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文/本报记者 柯颂 通讯员 黄浩鹏
图/本报记者 柯颂
■“神来之笔”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
“从中山来到肇庆进行扶贫的编外人员不少,在封开县还有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叫麦润金,他作为义务扶贫工作队队员,积极把当地的产业与珠三角的产业联系起来,让农民的观念得以更新,产业得到发展,很多村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近日,横栏镇党委委员欧嘉喜的这番话,让记者一行连夜从广宁踏上了前往封开采访之路。
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才到达封开县城,其时已是午夜。第二天一早起来,麦润金已经坐在了下榻处的出口,正在与一位小姑娘商量着乡村农产品的事宜。“这位是丑番薯姑娘,她们家的番薯可出名啦。”麦润金介绍,封开县加工当地特色农产品丑番薯,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了500多名贫困户参与种植,带动种植面积超过700亩。目前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带富了一方农民。“这丑番薯的推广发展,离不开麦教授!”小姑娘称呼麦润金为麦教授。
其后,去到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时,闻讯而来的村民们都称麦润金为“麦师傅”“麦大师”……无论怎样的称呼,都带着对麦老的崇敬之情!
在麦润金的指导下,杏花镇凤楼村塘表村小组“50年前统一青砖黑瓦、统一巷宽和高度”的规矩被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麦润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还给凤楼村提出了“一个大牌坊、两里繁花路、三个靓景点、四旁种花木、五个致富园、六化齐推进、七点一线牵、八景塑凤楼”的总建设蓝图。把凤楼村头的每棵树木、每个土丘、每条小溪、每块大石头和旧瓦片等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中。经过麦润金的规划,塘表村小组的一块普通大石头被“点化”成了“老牛休耕”的雕塑。“三清三拆”出来的旧木材、旧砖石等材料,被他就地取材,用于围筑鱼塘打造木栈道等。麦润金一心一意为村民着想,不浪费一砖一瓦,为村民实现了花最少钱办最多的事。
现今,凤楼村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了示范样板,贺江两岸多个景点已经建成,大玉口格木林公园也找到了投资方即将开建……麦润金的画,犹如神来之笔,逐步变成了现实。
“杏花镇凤楼村新农村建设获得成功后,封开县正式聘请麦老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顾问,点面结合,帮助和指导新农村建设。每天6点多,麦老起床走去村里,寻找设计灵感,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一天要在村里走十几公里,就这样他走遍了封开28个省定贫困村,足迹踏遍了280多个自然村,详尽了解各村庄的发展变迁、村貌特点,甚至经典故事。”中山市驻封开县工作组副组长徐振健告诉记者,麦润金的设计图呈现出“一村一图,一纸一主题”不同特色,既符合各村情,又展示其丰富内涵,因而获得了各界的认可,得以尽快实施。
■他乡当故乡,扶贫路上有了接棒者
“麦老啊,你都快70岁了,退休了,有安逸的生活不过,却偏去山区。没有工资、没有报酬,小车都要用自己的,你到底为啥?”人们常这样问麦润金。
“我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封开人,早就把封开的事当成是自家的事。眼看着封开的大环境好起来,眼看着农村的面貌一天天在改变,眼看着产业的基础打好了,开了好头,眼看着大学生上学、回流、投资创业,眼看着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辛苦一点,值得了!”麦润金这样回答。
日前,麦润金回到了中山横栏的家,记者也赶了过来。
“他真的把扶贫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家,2018年他把我们全家老小都带到了封开,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看到他开心满足,我就开心满足,虽然他常常不在家,但我还是十分支持他的工作的。”看到麦润金回到家里,妻子黄少娥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黄少娥介绍,麦润金从2017年10月15日去封开那天起,就少则两三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才回一趟家,儿子麦冠康也子承父业去扶贫,至今已一去6年。前三年在怀集当队员,后三年在潮州的饶平当队长。中山的家,便成了他们父子两人工作交流的平台,成了他们父子两人比拼的擂台。
“我今年18岁的孙女也已连续10多年把压岁钱拿到山区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上学,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麦家后继有人,实现了麦家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麦润金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王永强)本报6月6日02版报道了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扶贫基地十多万公斤番薯滞销,贫困户急盼销路的新闻,引起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