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大屋的文化记忆
广宁县的群山深坳里的大屋村,隐藏着十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至今保留仁善里、永安里、福兴里、积庆里、福安里等大屋,这些大屋,向人们展示了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为壮观,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筑之精华。踏着古村落的老路,走进一座座屋檐上长满衰草的老屋,推开一扇扇斑驳的黑漆大门,寻找那些悠久的文化记忆。
广宁县四面环山,北部多低山及中山,海拔700—1339米,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西部为低山丘陵,在海拔200~852米之间,向东南低泻。绥江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县,形成一个以绥江为轴线,两边高、中间低的斜凹地形。大屋村就位于群山环绕之中,远处的山峰葱郁满是生机,整座大屋依山势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背后的山形如蝙蝠。
古人建屋都有近山靠水纳炁之说。客家大屋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采阳光、看风向、近水源、傍硬山、择高地。当地老人说,他们祖辈口口相传,以前这里建屋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建屋之初要在建屋之址上插一面旗子,看旗子长期的飘向来确定此地风向流动,再选择如何坐向来建房。仁善里背靠山岗、右侧石挞岭竹木茂盛,左侧有民居、农田,前面距离扶溪河约百米,地势开阔。同样保存较好的永安里也体现这一建筑风格,它背靠狮子山,前望鸡公冠,左傍炮台山,右依尖峰山,整体建筑距离扶溪河不过50米,屋中吃用水源从背后的狮子山引入。古人将地理学运用到极致,山上盘旋的风,带出了山的气泽,气遇水则融,所以村落面山而建,再在村落或大屋前挖一口大的水塘,这样就把大山丰润的气泽留在村落边盘旋。
仁善里大屋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45平方米,分别由多间建筑物组成的一个院落。整座建筑分别由殿、厢房、天井、套房、广场、池塘等组成,大屋内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图案,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走进大屋,禁不住陶醉于这里众多古建筑精美的雕刻作品中,浮雕、透雕、镂雕,砖雕、木雕、石雕、灰雕……飞禽走兽、人物造型等被客家先民雕刻在了大屋门楼、牌匾、屋檐、马头墙、天井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雕刻手法多采用浅雕或通雕,艺术精致通透、活灵活现。壁画和雕刻是大屋村客家大屋的两绝,虽历经多年,但线条仍清晰、色彩鲜明。墙壁、门窗、瓦脊等房屋构建上,都能发现雕刻的痕迹,木雕、砖雕、灰塑,形式多样。
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仁善里大宅书房天井墙壁上有一幅十八学士图,可以一窥主人学无止境的意境。图画背景是一处庭院,房屋、花园之间,十八位学士或三五成群围聚石桌畅谈,挥斥书生意气;或对弈厮杀,在棋盘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单个品茗,怡然自乐;有的则在书房抚卷苦读,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跃龙门。 综合
新闻推荐
“编外干部”把扶贫当分内事 横栏花木协会名誉会长陈炎连4年来,义务到肇庆广宁县教授花卉种植,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出钱出力
陈炎连(右)到广宁江美村走访并参观村中红色资源。本报记者柯颂摄四年前,他随扶贫干部的朋友到肇庆广宁县江美村扶贫,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