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向群:熊景星诗书画成就未得到重视
■图为熊景星临王羲之《儿女帖》
■黎向群著名书法评论家
道光初年,阮元出任两广总督,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广州城北越秀山麓创建学海堂,倡导融通汉宋,深研经史,力戒空疏的学术方针,并加入天文、算学、地理等实学考课。礼聘了一批既有学问,又擅长书法的学者担任学长。吴兰修、赵均、林伯桐、曾钊、徐荣、马福安、吴应逵被聘为首任学长。熊景星是其中的一位。
熊景星,字伯晴,号笛江、涤庵。南海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开建(今封开)训导。与谢兰生、谭莹同修《南海县志》。《岭南画征略》记载:“当少壮时,有用世志。恨文士绵弱,于骑射技击无不讲求。”
学海堂历任的学长大都擅长书画。早期的几位学长,以熊景星最为著名。
尝谓:“诗文入古未深,所可信为书画。”“及老,困校官,乃借楮墨自娱,以发其郁抑磊落之气。”倘若诗与文学习古人不够深入,就可以相信书画了。他楷书取法颜、柳,行草取法王右军、李北海、米元章。尤在米书最为深入,并融入个人的笔墨情趣。反对学习赵体的软弱靡丽之风。南海博物馆藏有其《行书册》、无聊斋藏其临王羲之《儿女帖》轴和临米芾草书扇面以及山水团扇、菊花扇面均为其晚年佳构,画取法吴仲圭、沈石田,有清旷野逸之趣。
无聊斋藏其临王羲之《儿女帖》(又名《同生帖》)草书轴(如图),纸本,纵160厘米、横34厘米,3行,50字,内容:“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六人,足慰目前,知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落“熊景星”三字单款,下钤:“熊景星印”白文一枚、“笛江”朱文印一枚。《儿女帖》只有“小者”“至彼”“内外”等字连接,此轴变王字以单字为主为牵丝映带,如“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唯一”“小者”“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等字,掺以李北海、米芾的笔意,使气势更为畅达贯通,又融入其“郁抑磊落之气”。此轴虽为临帖,但并不是亦趋的对临,而是对王帖反复临写后形成形与神兼备的意临了,此轴变王羲之的小字为大字,加强了作品的气势,深得《儿女帖》“趣长笔短”“备八分气度”的书风特点及其风骨。
熊景星不为人注意的是,他还拥有书画理论家的身份。
其论书谓:“笔法须从颜、柳入,为去欧、虞未远,犹存北派,有分篆遗风,若子昂软靡,等之自桧可耳。”颜真卿、柳公权是晚唐书家,取法汉晋,自成一体,笔法有分篆遗风。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唐初的书家,犹存北派书遗风。因此,他主张,笔法须从颜真卿、柳公权入手,可得篆隶的笔法。好像赵孟頫那样软弱靡丽,那样就等同于不足称道了。
论画谓:“笔不重不奇,墨不厚不深,古人挥毫落纸,必用浓墨,故垂之数百年,吴、沈诸公流传杰作,墨气如新,正为此耳,使当时著笔不过如今,今日视之必模粘同烟雾矣。”《题李芸甫墨梅》:“画梅宜于疏,和靖所谓"疏影横斜水清浅"是也;尤宜于密,少陵所谓"乱插繁花向晴昊"是也。近时汤雨生长于疏,而李芸甫工于密。”数百年来,古人濡墨作画,必用笔重,用浓墨,注意处理疏密关系。吴镇、沈周两位大家流传下来的杰作,无不墨气如新,如果古人用墨不浓的话,今人来看必定会如烟雾般,笔触模糊粘连而不清。
“诗文入古未深,所可信为书画”“笔不重不奇,墨不厚不深”。这是他两个的重要艺术观点,构成他的书画创作观,并指导他的创作实践。他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由于书画界对他的书画没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及展示,因此,他却不及其他的谢兰生、伍学藻、黄培芳、陈澧学长影响大,处于被埋没的境地。
新闻推荐
肇庆市封开县安靖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荣炎 历时一年引来“致富产业” 尽心尽力为村民解滞销困境
■黄荣炎(左三)在帮着村民一起打包沃柑。■采写:新快报记者严蓉图片:受访者提供2018年5月,黄荣炎肩负着责任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