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祭扫应成为新习俗□ 特约评论员 徐剑锋
3月16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向全市市民发出了“慎终追远、缅怀先烈——致肇庆市烈士亲属和广大退役军人的倡议书”,倡议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当前,肇庆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清明期间祭扫活动易加大输入型和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为巩固肇庆市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从即日起暂停全市2020年清明期间祭扫活动。(3月17日、18日《西江日报》)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适时举行简朴、文明的祭奠仪式,一方面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另一方面藉以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优良传统,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在肇庆,文明低碳扫墓早已深入人心,网络祭扫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当前夺取抗疫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清明祭扫亦应随“疫”而变,大力倡导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简约的祭扫方式正当时。说到底,就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这体现的是一种公共责任,也是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的创新实践,更是人们意识更新、社会进步的标志。
寄托哀思、缅怀故人,需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与现场祭奠相比,在网上点击鼠标向先人鞠躬、献花,以点灯、寄语形式遥寄哀思,少了喧闹,少了污染,既符合绿色安全、防控疫情的要求,也契合清明节“清洁而明净”的本义。这样的祭祀方式既不扰逝者清净,又能沉淀生者的心灵,何乐而不为?
这场战“疫”中,“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今年的网络祭扫或许是权宜之计,但置身于现代社会,借力移动客户端、微信二维码、小程序等现代科技手段,网络祭扫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习俗。
让网络祭扫大行其道,政策指导、保障机制应该主动为这种意愿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进一步完善“云祭扫”平台建设,健全点歌、献花、祭酒、上香、留言等功能,让瞻仰、追思和祭拜更为便捷,最大限度地满足逝者家庭的殡葬需求;又如,网络墓园与实体墓园要无缝对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便于将逝者生平、照片、友人纪念文章等上传到网络空间追思缅怀。只有把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位,并求得制度化的正解,才能持久地激活“互联网+祭扫”的动力。
当然,移风易俗有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改变过程,网络祭扫要渐成主流,既需要大张旗鼓、入脑入心的教育引导,更需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文明示范。心诚则灵,感恩抒怀,健康文明的祭扫,才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
新闻推荐
3·15来临,市消委会昨日发布2019年度消费投诉分析报告,肇庆市全年接受处理投诉2177件。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投诉根据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