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小雄
在中国上下一心,协调联动,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的时候,不少国家也向中国表达了善意和支持,一些国家还运送来急需的医疗物资,邻国日本及日本友人就是最早向中国捐赠医疗用品的国家之一。
通过新闻报道,大家也都看到了,在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的包装箱上,除了两国国旗,还用印刷体书写着“加油!中国”以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意蕴深长的中国汉字。通过电视,我们还看到,东京街头有日本女孩穿着中国传统的旗袍,站在街上为武汉募捐。在日本一些药妆店,可以看到“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这段时间,微信群、朋友圈里纷纷上传这方面的视频,许多人对邻国日本友人做出的善举表示出敬意和赞赏。
追本溯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与一则流传千古的中日友好典故有关。
《唐大和尚东征传》是日本文豪真人元开应鉴真弟子之托,用汉文撰成的一部传记,详细记述了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等人备尝艰辛,东渡日本弘法传戒的感人事迹,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的有关鉴真大师史料中最完整、最翔实的原始史书。据书中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年)的秋天,两位日本的学问僧荣睿和普照,跟随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越过海峡来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他们来中国之目的主要是汲取盛唐的灿烂文化。但和其他僧侣又不太一样,他们还奉当时知太政官事舍仁亲王的命令,招聘一位高僧,前往日本传授佛教。为此,日本国长屋王还命人制作了袈裟,并在袈裟上绣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十六字偈语。当年,东渡日本,大海茫茫,其艰难险阻不可预料,许多人避而不及。“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东证传》。然而,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和尚在看到书有偈语的袈裟后非常感动,毅然接过了这件袈裟。他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东证传》。从而揭开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一幕。
话说起来,肇庆人对鉴真六次东渡的历史比较熟悉,因为,前四次东渡失败后,唐天宝八年(749年),鉴真大和尚和荣睿开始第五次东渡,受挫后途径端州,荣睿积劳成疾,圆寂于端州龙兴寺。之后,已经双目失明的鉴真不屈不挠,最终经过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完成了东渡传法的心愿,用生命铸就了一段加中日人民友好的动人篇章。如今,在肇庆鼎湖山香界桥畔立有“荣睿碑亭”,在碑亭的正中石碑上,镌刻着赵朴初先生撰写的碑文——《荣睿大师赞》。1970年,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森本长老一行前来鼎湖山拜谒荣睿碑,也为鼎湖山庆云寺也留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题书,道出了心声。
我们都知道,面对突发疫情,武汉医院医疗器材一度十分紧缺,其中就包括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难以及时供给。日本有关方面雪中送炭,为此送来大批的防护服和口罩,以解武汉燃眉之急。为了表示友好,鼓励中国人加强战胜疫情的决心,包装医用防护服的纸箱上还书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同样让许多人为之感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源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战歌。其意思就是:“怎么能说没有战衣呢?我们可以同穿一件战袍。”《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国出兵。秦哀公还为之赋《无衣》诗,开头的一句就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在我们遭遇疫病侵袭的危急时刻,日本友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人民物质上的援助与精神上鼓励,这里有邻邦情谊,更有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这份意境,是其他文化无法取代的。所以,有朋友评说:“当我们今天再次看到这些古诗句的时候,内心是滚烫的,我们有理由有信心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回归平安生活。”
新闻推荐
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城区许多培训机构不得不停止原定的节后开班培训计划。而借助网络,一些培训机构办起了网络培训、授课,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