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天成时若亭□ 贾穗南
鼎湖山时若亭
来到鼎湖山风景名胜区,顺着溪涧旁侧新建的蹬道拾级而上,在飞水潭这里,可见一座依傍着崖壁的凉亭——时若亭。
“时若”两字,意为四时和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撰《为宰相贺雨表》云:“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撰有《春祈诸庙祝文》云:“天既佑民,必期于无害;农惟岁望,敢请于有神。愿疾渗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敢忘旧典,以报丰年。”
鼎湖山有许多凉亭,位于飞水潭至庆云寺蹬道之间的时若亭修建于雍正年间,它坐西向东,呈正方形,长宽各为7.2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灰塑脊。亭柱共有16根,其中圆柱4根,方柱12根,均为花岗石。亭内设置石凳,供游人憩息。
邑人梁赞燊等纂修的《高要县志》载:“时若亭,又名眠绿亭。”这里原有一块木匾额曰“涤瑕荡垢”,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题书。
据说,护国运动期间的1916年5月,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肇庆成立,岑春煊任都司令,初步统一了两广军权。期间,章太炎前来肇庆,劝说岑春煊“坚持共和”。随后,他游览鼎湖山,在飞水潭边题书“涤瑕荡垢”。可惜“文革”期间,匾额被毁。“涤瑕荡垢”四个字,出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东都赋》中“于是百姓涤瑕荡垢而镜至清”之句。在这里,是指清除旧的恶习。
时若亭正面的两根花岗石石柱还阴刻一副楹联,寥寥几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鼎湖山的神韵。联曰:
流水闻高下;
青山阅古今。
游览鼎湖山,游人来到时若亭,抬头仰望。只见一泓飞瀑挟雷带电般倾泻而下,珠玉飞溅,白练垂挂,仿如银河倒悬,颇为壮观。站在瀑布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鼎湖山瀑布留下了赞美诗篇。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郡人黄登瀛留下了《鼎湖山观瀑布》,描写了瀑布的壮观美丽。诗云:
谁挽银汉泻碧岑,居然盛夏气萧森。
散来花雨成仙界,浣尽袈裟见佛心。
灌耳雷霆生绝涧,照人冰雪净尘襟。
枕流漱石何容恋,归路遥闻钟磬音。
瀑布下面是一汪碧潭,水色湛蓝,清澈温婉,名曰飞水潭。
凭栏向下望,又见飞瀑落潭的崖壁左侧镶嵌大理石匾额,镌刻“孙中山游泳处”六个大字,乃宋庆龄于1980年题书。
史载,民国12年(1923年)7月下旬,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成功平定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和桂军总司令沈鸿英的叛乱后,公务之余,偕人人宋庆龄和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夫妇,以及伍学晃、杨仙逸、李宝光等爱国华侨,专程从广州乘坐大南洋电船到鼎湖山游玩。期间,他为庆云寺题留对联:“众生平等,一切有情。”且在飞水潭游泳。
飞瀑落潭的崖壁右侧镌刻“喷雪”两个大字,落款为同治癸亥,南海孔广陶题。
孔广陶(1832—1890),孔子第七代孙。字鸿昌,号少唐,又称少唐居士,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广州市)罗格人。清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官至奉政大夫、刑部福建司郎中。以盐业起家,收藏极丰,喜刻名籍,编有《孔氏岳雪楼书画录》。
飞水潭还矗立有一块巨石,镌刻“枕流”两个隶书大字,落款为民国十年九月,番禺汪宗准题。汪宗准乃晚清明初学者汪兆镛第四子。
新闻推荐
在公正司法道路上不断前进 肇庆鼎湖法院建院31年,收案增长47倍
2018年,肇庆鼎湖法院法官到乡镇了解社情民意。法院供图去年7月,梁燕芬来到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法院(下称“鼎湖法院”),将一面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