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美 源于文化

西江日报 2019-12-25 01:11

12月22日下午,肇庆学院就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举行庆典系列活动。活动中,以“新时代,新使命——大湾区未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开展论坛,来自广州多所高校的美术学院的教授老师,分享我国现阶段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塑造作品的特色品牌

在研讨活动中,不少教授老师提及,现在的美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完成作品能力都十分强,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意识薄弱。“做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却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特色”。“学生会做作品但是不会总结,不会形成风格。”

实际上,对美术设计这一学科的要求,近些年对于设计理念的培养越来越看重,而在当天的活动上,不少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文化素养,塑造自己作品的特色品牌;在结合当下科技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背景,有针对性地学习指导。

创造培养设计文化

培养学生“设计观”、提高学生“设计修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范宝龙提出,在培养设计人才上,要着重做好这三点。他认为,设计观可以通过不断地对比,并且通过加强案例库建设去培养,“案例库的建设当中,学生不仅通过自身的研究学习深入,了解了国内外众多优秀设计案例,同时案例库丰富的研究资料也丰富了他们的眼界。”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他认为是培养好设计人才的基础,设计教育离不开人文社科基础,所以要重视基础教育,夯实基础根基。艺术学生的素质教育基础比较差,对于一些设计理念的了解和理解存在这人文知识上的偏差,在加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同时,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样,学生在做作品的时候,就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更多的是创造。

科技元素融入设计

在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张珂表示,对于工业设计这个领域,艺术设计很多时候会介入工业遗产改造的内容,这个时候,如何更好地延续地域文化,提升地区的文化品格,塑造周边特色文化品牌,是设计人才需要考虑的。

他认为,在当下产业转型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理念也要转型。“今天的创新也不只是在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是建立在数据生产思维模式下的、人类自己精神文化需求上产生的一种文化创意创新。”正因如此,他认为建立在工业生产上的“设计”,大多是属于技术性的创新。而情感产业下的设计,更多的是虚拟的、情绪化的,可以叫作“情感设计”。

如何做好设计人才培养工作,张珂认为,要创新要转型,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背景,文化与科技的互动推动创新和文明的发展,文化影响科技的发展与传播、影响创新的进程,而科技发展和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的进步,所以设计创新和设计学科发展,需要更广领域的、和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设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业设计人才,就离不开科技,现代文化等学科的建设,要多了解这些元素,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新闻推荐

肇庆高新区

西江日报讯(记者陆志锋特约记者方斌通讯员沈文利)12月20日,肇庆高新区召开大会传达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肇庆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