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堡石寨对话 □ 罗秀丽
石寨,历经数百年风霜,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地躺在清雅如画的肇庆明山秀水间,散发沧古的韵味,隐喻历史的更迭。
一个午后,我与友人赴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寻古探幽。从四会城区驱车约40公里,便到达石寨村。离村子不远处有一片浓荫蔽日的仁面古树林,我们欣喜地寻找到了当中最古老的一棵“老寿星”树,只见它苍古挺拔、遒劲大气,颇具王者之风范,要七人方能合抱。这棵古树,曾被中国林学会评为“中国最美古树”。据传此树是江氏先祖由四会高街尾江巷迁来石寨村时栽种的,今年已是500多岁了。
篱落疏疏一径深,我们沿着曲径竹篱徒步走进寨子,绿树掩映中房屋露出飞檐翘角,鸡犬之声相闻,一如陶渊明诗句描绘的意境,那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石寨背靠石山,面向田园,前有城墙和护城河,周边有皇帝岭环绕,形如城堡。据说因其背靠险峻的石山,更有一条宽1.3米、高4.7米的古石墙围寨而建,由此得名“石寨”。
漫步在石寨中,如在泛黄的史书里穿梭前行。每一间老屋都像是一位从湮远的时光走出来的老人,我静静地仰望,不敢高声语,怕扰了沉睡的往事旧梦,而一些新绿悄悄地从墙角或石板路的缝隙间探出来,于是巷子更显幽深。
村里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国时期的古民居有23座,古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墙,地面天井铺花岗岩麻石,厅房附阁楼,屋脊上多有精美图案和造型装饰,古朴清雅。当我的指尖慢慢抚过苍苔攀附的青砖墙面,仿佛是一场心灵与岁月的对话,仿佛光阴与历史也成了触碰得着的东西……如此慈祥安宁!它们在缄默中收藏了多少辉煌或苍凉的往事?又被镂刻上了几许深刻的时光痕迹?
迈进同所书室,书室门口的木刻对联“同沾宗祖德,所望子孙贤”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陈香和诗书文礼的气息。同所书室建于清代,保留了清代私塾建筑特色。古朴的素胎瓦当、青砖墙,墙楣的灰塑和檐木的雕花已现斑驳,室内的石柱和木柱却依旧挺拔硬朗。沿廊而行,阳光斜斜地从一角照下来,洒在天井上,静谧而温暖,仿佛岁月对这里特别温柔。当年,江氏稚子清嫩的读书声可是如屋脊的翘角直冲云霄……
绕过同所书室,便抵达江氏宗祠,它与书室仅一巷之隔。始建于1868年的江氏宗祠,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我轻推内堂朱红色的大门,“吱呀——”的转轴声仿佛自一场遥远的梦里响起……
村子前有一道100多米长的城墙引起我们的注意。查询资料得知,这古老的城墙为元代初期遗址,是目前在肇庆辖区乡村发现的最古老城墙。眼前的老城墙全部用石头砌成,是典型的防御性建筑。城墙前有一条约1000米长、50米宽的护城河……关于古城墙的传说,村民们要讲的故事就很多了……我忍不住上前轻轻触摸石墙上的石头,粗犷原始的纹理,如在电光火石间趟过一个烽火硝烟、刀光剑影的年代,我“走”进了一个我们陌生的时代……
石寨村的先祖们,昔日皇族,早以朴素平和的姿态融入了平常百姓中,在石寨安居乐业、开枝散叶。石寨,收藏着经年跌宕的故事,在岁月的漂洗流转中依然安静地伫立在皇帝岭下,宠辱不惊。
在时光流淌中,石寨村后的那些石山依然陡峭雄险,石头依然悬空而层叠,奇峰罗列。如今,巍峨峭拔的石山孑然独立,神武地守护着石寨。
行走村子,我们欣喜于如今的石寨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古韵与现代文明互相辉映,古韵灵秀焕发时代“新颜”。这里民俗民风古朴淳厚,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当地村民的传统枧水粽制作工艺、炸油糍和金猪祭祀风俗都上了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组还对罗源镇独特乡村风情进行了深入的取材。石寨村如今是省、市有名的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是“古仁面树之乡”和“全国绿化千佳村”,实至名归。
我们缓缓走出石寨村幽深的古巷,身后回音袅袅,有一种感动暖了心、湿了眸。回首时,落日余晖下的古堡静谧而祥和,护城河如明镜,倒映着古城墙和古民居,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田园里油菜花金黄灿烂,暮色中,有勤劳的石寨村民正从田间荷锄而归……
新闻推荐
第二届平洲玉器珠宝文化节昨开幕 成立版权服务中心、非遗中心 加速发展平洲玉器珠宝小镇
12月5日,“天下玉·平洲器--2019第二届平洲玉器珠宝文化节”开幕式举行,正式开启为期4天的文化节系列活动。文化节期间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