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镇村干部送主题教育课让村民开了窍花山村“最后一百米”回家路通了

西江日报 2019-12-17 07:06

即将完工的引桥路。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特约记者 凌杰

近日,住在广宁县赤坑镇花山村的村民邓志成驾驶着摩托车,沿着沙夫湾桥过了古水河,再走上新建成的约118米的引桥路,他便能安全到家。而此时,另一位村民也正驾驶着摩托车,载着两桶鲜鱼往集市上赶。这样行车利索、出入方便的场景,在两个月前仍然是花山村村民的期盼。正是广宁县大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村民的思想转变了,让地捐款,路也通了。

2003年,花山村的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告别了陈旧的铁索桥,迎来了钢筋水泥构筑的沙夫湾桥。笔直的沙夫湾桥横跨古水河,方便两岸村民的往来。但在河水之南,还有一小片稻田和菜地阻隔了村民的通行。为了解决离家“最后一百米”的距离,花山村的村民先后在菜地和稻田间垒起堤埂,随后又搭建起一座简易的木板桥,以便村民行走。

这座用木板搭建的临时引桥路,在邓志成看来,存在着风险。“骑摩托车是不敢走木板桥的,只能绕远路回家。遇上刮风下雨,木桥淋得湿漉漉,走在上面也心惊肉跳。”邓志成介绍,由于木桥斜度过大,今年5月,一位七八岁的小孩过桥途中不慎摔倒在水田里。

为何沙夫湾桥建成已久,通往花山村的100多米引桥路却迟迟未能建成呢?花山村的村支书邓家明给出了答案。“建引桥路需要占用的土地属于自然村旺洞口、扶落口村,都不愿意承担全部共4亩多的土地支出,导致大桥至花山村的道路一直无法贯通。”邓家明表示,道路不通,直接影响了木瓜、龙洼、门楼、水圳、圳面等十多条自然村约300多户1600多人的工作、生活与出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协调各方需求,赤坑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下乡开展主题教育,与村民交心,消除村民的思想负担。村干部利用下班时间,到各家各户宣传建引桥路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开导村民,赤坑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各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实际情况,从乡村交通出行困难出发,呼吁村民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村民担心地被征用了,没有了使用权,心里不踏实。”赤坑镇镇长冯成修了解情况后,与花山村片区附近的自然村取得联系,经过多次协调,最终确定采取置换土地的方式,以每亩3.3万元的标准补偿给需占土地的自然村,从而圆满解决了建设引桥路所需的4亩用地。

“引桥路建好了,不但方便花山村村民的出行,我们旺洞口、扶落口村等对岸村庄村民的出行同样便捷。”旺洞口一位村民介绍,“主动让地”的口号一出,几乎是一呼百应。在敲定实施方案后,他还和花山村、扶落口村的村民们一起,到各家各户宣传方案,倡导大家出资出力。“不到一个月,在村民和乡贤的支持下,我们共筹得14万元善款。”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如质完成,花山村村委会还专门选出几名村民代表,组成工程监督队,每天到施工现场帮忙和监工。建引桥路需要填充大量泥土,花山村、旺洞口、扶落口村的村民们还帮助施工队挖取泥土,做好路面基础。

如今,站在即将完工的沙夫湾引桥路上,村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花山村小学25名学生再也不用走陡峭的木板桥上学,平整的路面让他们的上学路变得安全便捷。

新闻推荐

实干成就出彩事业 记广宁县人武部军事科职工欧志明

西江日报记者肖桂芳通讯员李海霞23年来,从司机、保密员、新闻宣传报道员到现在的军事科职工,他无问东西,只顾兢兢业业、勤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