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坚守扶贫线 一专多能斩穷根 中山市扶贫干部张世克尽心扶贫,为怀集深度贫困村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张世克很实在地说:“扶贫工作是有点辛苦,但是看到当地群众在我们的帮扶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目睹山村贫困立志带去改变
1964年出生的张世克是广西天等县人,1983年参加工作,现在是西区卫生计生局工作人员。2013年起选派到怀集县中洲镇怀城镇“精准扶贫”工作队,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扶贫工作。
刚到怀集,虽然有心理准备,张世克还是被当地的贫困面貌惊呆了。不少贫困户住在四处漏风的破屋子里,家里除了一张床和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外,一无所有。
“有些残疾人贫困户,真的很可怜,家里没有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几乎为零。”看到这种情况,张世克暗暗下定决心,要全力帮助贫困户。
2014年的一个秋夜,张世克正在落户走访中突然接到弟弟的电话说老母亲病危,深夜张世克立即动身启程,转辗怀集贺州南宁三地近1000公里,次日下午才到广西老家,但84岁的老母亲已安详离去,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张世克把泪水和痛苦留在心里。
目前,张世克已经在怀城镇富扬村开始第二轮扶贫。对于再次去扶贫,张世克说,当地群众把扶贫干部当亲人,所以有责任帮他们脱贫致富。“群众一天不脱贫,我心里一天都不安乐。”
■一专多能“什么都懂点”
怀城镇富扬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当地农民靠种植为生,收入微薄,是个深度贫困村,有贫困户90户。
刚到富扬村,扶贫工作组开始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张世克拿着镇里提供的资料,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一家一户地走访,在识别贫困户的同时,熟识村里地理环境等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订脱贫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世克说,扶贫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当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必须“一专多能”。“专”指的是带领贫困户脱贫攻坚的能力。简单来说,扶贫攻坚战要解决两个事,一方面是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是让村集体从“颗粒无收”变得有收入。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尽快熟悉农村农业工作,熟悉各项政策,懂得“招商引资”,能为贫困户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多能”则指的是扶贫干部的“百变”身份,下地拿起锄头,是一名合格的农民;农产品上市,变身“搬运工”和“微商”,四处搞推销;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处理繁杂的表格、文书、财务;村民有了纠纷,要变身“调解员”;晚上趁着贫困户在家,入户变“调查员”。一句话,当了扶贫干部,就得“什么都得懂点”。
■既救急也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富扬村村民邓剑强是养殖捕鱼能手,原本生活富裕,不幸的是他11岁的大女儿放学途中误踩烧滚的石灰池,下肢严重烧伤,经县市省级医院治疗花了30万元,因病返贫,这名农村汉子因此意志消沉,整天借酒消愁。
张世克和扶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政策,把他家列入因病致贫范畴,先给予1.5万元的补助,解决他家的燃眉之急。并筹集资金帮助他养了100只鸡、50只鸭,出栏后收入近2万元。同时,还向当地的政府申请了大病求助资金3万元,用于女儿治病。今年,他的女儿经过治疗,已恢复了健康,重新上学了。他又拿起捕鱼捞虾的工具以增加家庭收入,笑声又重现在农家小院内。
扶贫工作的快乐是看到工作有了成效。经过张世克和其他工作队员的努力,引导贫困户种养和务工,增加了收入,并在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下了功夫,保证了富扬村94户贫困户278人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和付出,目前已经使全村94%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完成了61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扶贫干部还在村里建广场、修村道、搭桥梁、树路灯、助学帮教等,同时更为了长效机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和贫困户脱贫,建立了光伏发电、投资入股分红、蔬菜百香果种植基地等项目已相继落地且逐步有收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并使困难群众有获得感的帮扶举措,得到帮扶镇帮扶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赞同。
本报记者 李丹丹 李玮玮
新闻推荐
梁罗记和安定会其他成员一样,热衷传播传统文化。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摄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通讯员高健“我们安定会现设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