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基层治理有妙招首创“安定会模式”宗亲互助传大爱
梁罗记和安定会其他成员一样,热衷传播传统文化。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高健
“我们安定会现设有25个中队,共约3000名志愿者。他们遍布泛珠三角地区,为怀集的公益事业贡献光和热。”日前,怀集安定奖教助学会党支部书记梁宜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怀集安定奖教助学会(以下简称“安定会”)于2013年注册成立后,带动越来越多的怀集人成为志愿者,让志愿之花开遍燕都,传递社会正能量。
开展奖教助学公益活动
60多岁的梁宜谦是一名退休老师,也是一名传播传统文化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安定会是由梁氏基金会发展而来。起初,企业家梁甫康想鼓励学子努力考上大学,于是设立了以奖学为主的基金会。在基金会的激励下,考上大学的学子数量每年递增,最近几年基本每年有500多名学子步入大学校门。
随着志愿队伍的扩大,为规范管理基金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基金会于2013年在怀集县民政局登记注册,并以宗族堂号“安定”为名,更改为怀集县安定奖教助学会。
“安定会成立后,我们服务的人群已不局限于梁氏族亲,而是把这种大爱洒向更多、更广的人群。”梁宜谦说,自成立以来,安定会每年组织开展奖教奖学活动,至今已奖励优秀教师120多人,硕士博士60多人,优秀学子2600多人,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其中,已连续4年对高考作出突出贡献的高三教师进行每人一万元的奖励,共奖励了12人,对高考文理科状元每人奖励2.8万元,促进了怀集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教育。梁宜谦介绍,除了奖励优秀学子,安定会还帮扶贫困学子,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努力改变命运。近年来,安定会通过发动爱心企业,联动爱心组织,带动志愿者下乡定点帮扶,共同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子,以开展心理辅导、参与社会公益、户外拓展等活动,让贫困学子健康成长。至今,已帮扶贫困学子370多人。
“多亏了爱心组织帮助,不然我连房子都没得住。”住进了新房的特困学子梁广泽告诉记者,在安定会的帮助下,他家解决了住房问题,人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安定会的公益活动,而在安定会的带动下,怀集县的爱心组织也多了起来。“在安定会成员的带动下,成员所在村都建立了基金会或爱心组织,有的还成为安定会的志愿服务中队。”安定会老党员梁罗记说,2015年5月,安定会成立党支部,由退休族亲老领导、老校长、老教师等老党员组成,每个党员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公益。如今,怀集已有五六个镇成立以姓氏为主的奖教助学会,带动成立了20多个爱心团体或组织,让怀集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发挥宗亲作用化解矛盾纠纷
安定会办公室主任梁福豪告诉记者,梁氏作为怀集县第一大姓氏,总人口达20多万人。建立这样的以宗族成员为主的爱心组织,宣传“传家风、承祖德、爱家乡、见行动”,鼓励各村寨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发挥了宗亲组织的独特作用,有助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安定会的成员多是退休老师、退休干部以及村中有威望的人。宗族间内部矛盾和宗族外的外部矛盾,通过这些人调解,矛盾纠纷基本化解在基层。”梁福豪说,如他们化解了山场纠纷、祖坟纠纷、土地纠纷等,而这些纠纷较难通过政府干预、基层干部解决,但宗亲却有这样的优势。
由于在基层治理和化解社会基层矛盾方面,安定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研究课题。2017年8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7名研究生,在该校教授余海生的带领下,到安定会实地调研“安定会模式”,编写了《发挥宗亲组织独特作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以广东省怀集县“安定奖教助学会”为例》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详细阐述了安定会在基层治理上发挥的汇聚乡贤、凝聚人心、服务社会、化解矛盾等的特殊作用。该调查报告被编入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基层建设发展》一书。
2018年,安定会成为了肇庆市首届“平安肇庆 和谐社区”怀城镇育秀社区隐患排查和危机干预服务项目合作方,配合政府参与社会治理,今年继续开展该项目的合作。该组织在2018年、2019年多次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警员为受伤老人包扎伤口。 西江日报通讯员黄海燕摄西江日报讯(记者吴威豪)11月27日,在端州区古塔中路,一名老年人在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