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古城封开来□ 董伟林

西江日报 2019-12-14 02:07

迎着晨风,沐浴朝阳,我登临封开县的塔山公园,家风、古训、道德典范的宣传画屏,一路相伴。继而徜徉街中,只见雨水污水分流工程在主道横街分段渐进,汇通在望;绕行江滨公园,披着神秘面纱正在改造中的新貌,呼之欲出。晚上漫步百隆山河新道,璀璨霓虹灯辉映江波,溢彩流金。所到之处,创建县级文明城市进程正如火如荼,亮点纷呈。

看到家乡江口镇这个汉代广信县治,今旧貌添新颜,令我欣喜。我在感慨中这样想,如果能加上一些当地历史文化印记的元素,效果也许会更好。我想起两年前的事,那一次是与友人乡下行,当我们驻足杏花镇与渔涝镇的交界处一个叫猪乸迳(又名猿岭迳)时,同行中的一位朋友望着急湍的广信河水感叹道:“若在此立碑,刻上北宋封州州守方维的《猿岭飞泉》之诗,会更添游兴。”他这边提着建议,那边他已轻念诗句了:“屹屼猿居势插天,飞流千尺泻寒泉。一条白练悬崖瀑,万颗明珠落地圆。仙鹤浴时依小涧,长虹饮处挂前川。适来五岭炎蒸地,洗涤尘襟一洒然。”朋友的言下之意,是要令游人在此既可领略山水风光,又能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当时的我也是很认同。

有一天,我伫立封川古城外的“坝基头”,南眺蟠龙口日照下“临封(即封州)八景”中蟠龙烟雨的光合幻象,见如今虹桥飞架,连接西东,于是琢磨着诗句“几度夕阳西下处,卷帘分得楼半阴”,猜想自己今日所在之处是否在昔日也有观景楼台?今若重建,可遙望蟠龙水旁粤桂经济合作试验区的腾飞雄姿……

深秋时节,西江水碧,灵洲沙滩浅露,我在古广信码头,凭栏追思,记得田开《临封十咏》诗中关于灵洲的神韵和风貌的描述:“名山称濯锦,胜景说灵洲。”“岭南蕉子国,海上荔枝庄。”这个江中大洲,有文献记载,这里长五里,广一里,与水沉浮不没而得名,洲上有荔枝庄。昔日灵洲堪称世外桃源,闻名遐迩,如今虽常淹没江中,一到枯水期仍袒露妩媚如月的银滩,那里景色优美,是观赏和郊游的好去处。二十世纪60年代,当县城要建房要筑路要建设贺江大桥时,灵洲还以平时高出水面的身躯,奉上大量的河砂、卵石,将痕迹留在江底。感叹灵洲古往今来无私奉献,现在是不是该我们给予回馈的时候了?

如火如荼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我联想多多,如果对封开县历史文化层面的挖掘宣传打造得更加深广,就更能描绘出封开是岭南首府和广府文化发祥地,以及粤语发源地这张名片的别具一格的色彩。

不久前,有人告诉我,有参观考察者认为,封开的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建设,灵魂在水,根在文化;要深挖本地特色文化,尊重历史,打造出体现岭南文化、封开历史的特色风貌。这可是好消息,建设县级文明城市亦同理同辙。

带着思索,我重温《临封十咏》:“竹屋无贫子,渔村足富家。”“民有百年寿,家藏十种粮”等诗句,这些写于960多年前的诗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作为“座右铭”,传递至明清,还一直悬挂在县署墙上。

如今我们正将古人的理想变为现实,还要将封开建设得更加宏伟和秀丽。“我爱临封好,从来礼义乡。江山足形胜,风物半冠裳。”“川抱明珠媚,林依紫桂香。业儒忻比屋,子弟满封庠。”诗句前两联道出封州古来就有礼义之乡的好名声,“半冠裳”是说封州很多人受过教育,“冠裳”指文明和礼仪制度,借喻为文化熏陶。诗句称赞勤学有素养,后两联赞誉莫宣卿少年折桂,成为岭南首个状元,为后来学子树立勤奋好学的榜样。

秋清气爽,金风轻拂。我慢慢行,细细品,豁然开朗,希望有更多能突出反映封开历史文化特点的故事、诗作,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所需,以多种形式呈现于公众;希望在现代文明和古典诗意的熏陶中,我们的市民公众对自己故乡的历史能如数家珍,从而彰显高雅素质,为古城增添魅力。

新闻推荐

封开县以主题教育推动“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党员作示范当引领 美了家园富了村民

西江日报记者王永强封开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照主题教育标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