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广府文化□ 陈楚源
大家知道,岭南文化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三大內涵。
封开一隅,史称广信。广信文化,底蕴丰厚,和辑百越,源远流长。学术界公认这个文明古县曾在岭南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誉岭南文化发祥地。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风情、多元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特点,凸现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卷增添绚丽多姿、凝重深厚的华章。它延续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文化感情,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岭南地区,背山面海,北有五岭与内地隔绝,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落后。自汉武大帝平定岭南之后,以其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怀柔政策,首先在今封开一带设置“广信县”,并将统领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和苍梧郡治均设置在广信县。从此,广信成为了岭南首府,这就是“广府”文化形成之始。其间,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这里原有的土著民族文化不断碰撞、吸收、交融、逐步形成了以广信为中心,以粤语方言为主体的富有活力的广府文化区域。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风貌一直影响着岭南的社会历史发展,并由此而传播辐射至内地及海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广府文化特质和发展特征。
由于汉武帝平定岭南之后,西汉盛世大大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到东汉时,班固撰《前汉书·地理志》首次使用“粤地”一词称呼作为汉族地域文化雏形的广信文化。据《说文》粤“从寀从于”,是个合体字,寀于即苍梧也,说明其时广府汉族地域文化的雏形是以苍梧郡治广信县为中心的,因为陈钦、陈元、牟子、士燮等影响全国的大文豪就是出现于其时其地。正因为汉文化巨大的内聚力,与百越文化相结合,这才有可能将岭南散沙状的部族,凝聚成为一个族群。加上由于“广”的得名,所以广府民系,广府方言、广府文化于广信的“汉化定型”便由此内聚而成。
著名学者罗香林在《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一文中指出:“扼西江要冲的苍梧,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的重心。现在广东的封川,就是汉代苍梧郡治的广信。”这段论述,是对广信文化以汉化为主导的极其可贵的真知灼见。翔实地了解广府文化形成的历史,不仅可以了解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可以明白广府文化特色所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与土著民族文化交替演进的历史背景所形成的多样、多变与兼容的特色造就了广府文化在中华民族两次大规模吸纳外来文化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后人将古代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在两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士在广信设馆客授生徒,如陈钦、陈元、陈坚卿祖孙三代,以及牟子 士燮等一大批文化人在这里办学,吸引着不少学子前来求学问经。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另有罗康宁教授研究后认为,岭南地区第一所官办学校就诞生在贺江流域。他们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自然是以汉字作为记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时,也同时学懂了雅言。实际上,历史上的土著人的语言就千差万别,相互难以沟通,且又没有文字,他们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自然借助雅言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所以说,语言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个实体进行传播和辐射,逐渐变成为社会交往服务共同语言。
广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血脉相连,任何一种富有活力的文化,首先是对人类共同文化的兼容。一个民族是从反思历史、认识现实和规划未来的高度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广信历史文化传承,使深厚的文化积淀获得现代价值,从而成为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任何一种富有活的文化只有在时间上与现代化相衔接,在空间上与世界相关联,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从公元前111年起,至公元6世纪初,原广东封州和广西梧州地域组建的广信县经历了673年之久。漓江和贺江分别在此汇入西江,是广信县的地理特征。《史记》和《汉书》记载,汉南征军“下漓水”,以今梧州为终点;“下苍梧” 则以今封开县城为终点。封州代表古苍梧。从汉到南朝梁,苍梧郡治和广信县治,都设在封州。梁武帝改广信为梁信,只包括封州;原广信县中的梧州之地则接过苍梧之名,并沿用了下来。
汉代的广信县位于漓江和贺江注入西江的地方,即今天的封开县南部加上梧州市这一片地方。这样表达汉广信县的位置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但具体到广信县的县治在哪里,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了。一说认为广信县治设在今天的梧州市内;一说认为广信县治应在今天的封开县境内。由于时至今日,梧州和封开两地都未能拿出能够令人确信的考古证据来证明广信县治地的确切位置,故从理论上去论证广信县治的具体地点就显得十分必要。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王永强通讯员黎虹)记者近日从封开县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加大力度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