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读一读《弟子规》□ 唐文明

西江日报 2019-11-10 01:22

我在参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于《弟子规》的种种立场和做法。来自教育第一线的声音:不管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学习传统文化,需从《弟子规》开始;民间一些打着国学教育方面的书院、培训班,也几乎都把《弟子规》作为必读教材;而中国的香港、台湾乃至澳大利亚的宗教、慈善团体,也附加上“追求幸福人生”的主题,大批量印发《弟子规》,赠送给国内外学童以及热爱“中国国学”的人们,作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弟子规》其原名为《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创作,后经人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一本读物。

根据《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弟子规》是全市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据了解,有不少中小学也把《弟子规》作为全校师生的必读“经典”,甚至有一所中学在汇报落实《方案》的具体课程时表示:他们就是要从基础抓起,从初一到高三,都以《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内容。

实际上《弟子规》很多内容来自《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学经典,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道德和行为观念的集中体现。而相对浅易的文字和朗朗上口的句式,更利于儒家道德行为规范的宣传普及。所以,在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时候,让很少接触儒家经典的中小学生乃至老师们先来读一下《弟子规》,也可以说是一条了解传统文化的便捷门径。

所以,北京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名医罗大伦也在博客热情探究《弟子规》的微言大义,这些正面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先人们是如何身体力行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也让我们思考今人应如何批判地继承古人的美德,又以现代人的意识来看待中国式的家教与教养,进而领会中国式的处世准则与智慧。

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讲过,他是在幼儿园学习到了一生受用的知识,与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蒙以养正”异曲同工;而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弟子规》就是孔子一部分智慧的通俗化体现,不能说它是儒家的经典,但它绝对是传统蒙学的经典。

《弟子规》全文全文共360句,共1080个字。 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自然流畅,朴素易懂。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个学期就能背熟,并且能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大意。根据某幼儿园家长的反馈,在父母吵架时,幼儿能用“怡吾色,柔吾声”加以劝慰;还会用“饮酒醉,最为丑”劝外公戒酒;和妈妈逛街看见别人吵架,会说“斗闹场,绝勿近”等等。可以看出《弟子规》的文句确实是简练易懂。小学生要背熟的话,一个学期足够了;中学生可以作为新生教育,用一周或者一个月来强化学习;2013年中山大学给全体新生的开学作业,是一篇不少于一千字的《弟子规》读后感。

不过,反对幼儿读《弟子规》的专家认为:“《弟子规》的内容很容易禁锢儿童的思想、限制儿童的行动,很容易扼杀儿童活泼、自由、烂漫的天性,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奴才和顺民的教科书,不适合现当代社会。当今的中国更需要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其实无论经典还是非经典,我们读书都不要忘了鲁迅先生的提醒: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为老师,不能不提醒学生学会“拿来”,更不能以古书为绳墨,来生搬硬套,约束自己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应该大胆提出疑问,用现代先进的思想观念来扬弃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于我们对《弟子规》的教学实践与效果,建议大家不妨去查阅一下赞成与反对《弟子规》的文章,再来读一下《弟子规》,有理性地吸取这本传统蒙学教材的精华。

新闻推荐

推动行业结构调整 实现高质量发展肇庆引导扶持陶瓷行业转型升级

西江日报讯(记者陈洁)肇庆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变的关键期,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陶瓷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