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高精尖缺”人才,肇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3年新增人才5.51万人
越来越多像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肇庆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受访者供图
10月18日—20日,“2019年区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二届肇庆人才节”将在肇庆召开。这既是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人才峰会,也是肇庆广纳全球英才的一次邀请。
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引育“高精尖缺”人才,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新高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人才总量由2016年底的74.49万人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80万人,3年来增加了5.51万名人才。
下一步,肇庆市将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为肇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余秋亮
全市高层次人才增至274名
位于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科学园中的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刚刚度过“3岁生日”。2016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与肇庆市合作共建“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进行先进光电技术集成开发、成果中试和企业孵化,打造国家级或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平台。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该研究院已引进及孵化了15家企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众创空间等一系列优质企业,已孵化及引进项目实现产值快速增长。
广东省领军人才周国富因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而与肇庆结缘。199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首批海外评审专家的他,2004年升任飞利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是100多项国际专利的拥有者。“肇庆大有可为,我们的目标是瞄准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产业。”周国富说。
周国富也是肇庆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16年,肇庆市“西江人才计划”正式出台,向全世界顶尖人才发出了邀请函。“1+10+N”系列政策围绕“肇庆发展需要什么人才”“人才来了之后需要什么”,提出了“一二三四”的政策框架,形成了有肇庆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式人才发展激励保障政策体系,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人才强市”的战略支持下,肇庆近年来实现了国家“万人计划”、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零”的突破,引进西江创新创业团队15个、领军人才8名,全市高层次人才增至274名。
同时,通过促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肇庆助力引进人才与项目对接,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科技创新。2018年以来,肇庆市成功举办了“2018年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论坛暨首届肇庆人才节”“在粤工作院士到肇庆休养考察”等“双招双引”活动10余场,引进一批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等落户创新创业、参与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有力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建设。
“肇庆的人才政策也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一个利器。”广东(肇庆)万洋众创城常务副总经理谢国海告诉记者,他们在外面进行招商引资,向企业介绍肇庆的优势,人才政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万洋集团与肇庆市政府联手重点打造的智能化工业园区,广东(肇庆)万洋众创城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
平台留人成招才引智“主战场”
今年4月,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汪韦兴博士在肇庆高新区领取了一张新身份证。根据肇庆高新区人才政策,他不仅可以享受住房补贴,子女入读小学、中学还能免学费。
2018年6月,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在肇庆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汪韦兴来到大旺。依托研究院的技术优势,汪韦兴成立了肇庆泉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市政污泥等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目前,研究院的淤泥原位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尾矿井下胶结充填技术等多项技术已通过泉兴公司实现了推广应用。
越来越多像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肇庆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这在肇庆工业发展主战场的肇庆高新区显得更为明显。
近年来,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西敦千江粉漆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肇庆市武大环境技术研究院、鼎优(肇庆)新能源创新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能源车轻量化复合材料(肇庆)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研究院相继落户肇庆高新区。而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模式新颖,组织架构灵活,具备自由的创新体制环境,能给予高端研究人员更多发挥空间,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入驻。
以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为例,目前已拥有科研人员60名,博士比例达58%,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同时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FarabiBozheyev是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博士后,曾作为客座研究员在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院(HZB)“太阳能燃料磁控溅射研究组”部门工作,主要研究硫化物半导体,今年是他和研究院签约的第三年。他告诉记者,他非常享受在研究院的科研时光。
2018年,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肇庆学院科技园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肇庆市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而鼎湖双创园、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科学园、肇庆新区商务会展创客综合体、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建成,成为区域人才项目孵化新高地——肇庆进一步吸引了创业者的目光。
曾在外企历练多年的蔡云来到肇庆,入驻肇庆学院科技园,创办了億尔声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他多年的研发成果产业化。“中心马上为我们与融资公司、风投公司、肇庆学院牵线搭桥,帮助我们解决资金与技术难题。”蔡云说,2018年底,億尔声学就7.1声道圈铁游戏耳机在京东发起目标金额20万元的众筹,不到30天时间,就收到超800万元的众筹款。
各施所能留才聚才
如今,肇庆爱才、惜才的氛围已经形成,求贤若渴、千金市骨成为肇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动选择。
德庆县实施“龙母英才”引才计划,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紧缺人才储备中心,对紧缺人才实行统一招聘、管理、服务和调配。针对以往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该县在不增加全县编制数量的前提下,动态调整划转县内部分闲置公益一类事业编制到中心管理,专项周转编制发挥人才“蓄水池”“中转站”和“孵化器”功能。
2018年以来,德庆县已签约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7人。引进紧缺人才全部服务于工业园区、发改、农业、招商、旅游、林业、自然资源等经济发展核心部门,让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针对每年4000名怀集籍大学毕业生只有不足7%回乡创业的实际,怀集县于2016年8月创新实施“金燕归巢计划”——怀集本土人才回乡创业促进行动,强化平台、资金、智力“三大支持”,引导展翅高飞的“金燕”人才回归“燕都”怀集,“筑巢”创新创业。如今,怀集已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在外打拼多年的怀集人周树真,2017年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创立了广东峰之雪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百香果种植基地3万多亩,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怀集非常重视返乡创业,我下定决心回来投资建厂。搞种植基地不仅能保障企业原材料的供应,还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周树真说。
肇庆高新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举办、参加多场、多类型全国性、区域性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对接活动,搭建企业与人才和项目对接平台;建设人才安居工程,保障人才住有所居,已落实人才公寓两期共1100套。
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新正准备第二天到佛山的企业进行洽谈,肇庆高新区人才服务主任吴雨果获悉后,主动提出一同前往。“本来对方只是有初步意向和我们合作,看着吴主任手中一沓厚厚的政策材料,对方马上答应和我们合作。”王新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推荐
商品房预售资金,是指预购人依照合同的约定,预先支付给预售人,在商品房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用作该商品房建设费用的款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