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70年代末,两次大规模升级改造,21世纪迎来新发展40岁工影洗尽铅华仍傲立潮头

西江日报 2019-09-13 01:32

40岁的工影依旧是肇庆人休闲娱乐的一处选择。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位于端州区天宁北路的工人影剧院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她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幸福回忆,成为了肇庆人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40年的青春,她的面貌应时代而变,却初心不改,洗尽铅华的她,像一位智者,在时代发展洪流中仍占据着一定的江湖地位。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肇庆市总工会开始筹建工人影剧院,作为工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人文化宫下设电影部。建成后,工人影剧院开始正式放映电影,1985年从文化宫中独立出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黄永群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1981年,她进入工人影剧院,成为一名售票员,这一做就做到了今年8月底退休。她也从售票岗位到财会到办公室主任,再升任副总经理、总经理,一路走来,她见证和参与了工影的变迁和发展。

“那时候的工影可辉煌了,电影票要提前排队买,可以说是一票难求。”回忆往昔,黄永群略带兴奋地对记者说,那段岁月刻骨铭心。她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方式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样,电影院只有四五家,看电影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

今年60岁的何朝霞一说起工影就满心喜悦,她告诉记者,年轻时单位经常赠票到工影观看红色电影。她作为积极分子,工作表现突出,经常与同事一起去看电影。她说:“下班了,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这句话曾一度成为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口头禅。那时她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焦裕禄》《好事多磨》《闪闪红星》等红色电影,这些电影深深影响和启迪着他们这一代人。

当时的工影还不是现在的模样,而是像星岩礼堂一样,只有一个礼堂,设有1498个座位,使用折叠式木凳,售票处设在路边,排队购票要排到街上,基本场场爆满,还要在过道处增加座位。那时候还是胶片电影,每个影院都有一个“跑片员”,负责影片在各影院的传递。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观影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1993年,工影进行升级改造,把一个礼堂改造成7个影厅,工影一楼也改造成了商铺,成了如今模样,带旺了天宁北路商业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影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肇庆最火爆商圈的代名词。

进入21世纪,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老电影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工影则艰难地进行第二次改造,把7个影厅改为5个影厅,对内部硬件进行升级,观众观影体验感更佳。2010年科幻片《阿凡达》在中国大陆上映,带动了数字电影的普及,电影市场开始复苏,2D、3D电影重新把观众拉回电影院,坚守的工影迎来了新的机遇。

“2016年我们的影厅完成全部改造,2015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票房收入,达到1905万元,春节单日最高票房25万元,8000多观影人次。”工人影剧院副总经理李兴旺告诉记者,工影票房收入一直保持在端州区的影剧院前三甲。

电影放映技术从胶片到数字,从黑白到IMAX,从播放红色电影,到引进国际大片,到国人制作的先进影片,并走向国际,电影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影也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新闻推荐

黄岗街道向商户宣传诚信经营

西江日报讯(记者严炯明通讯员谭迎三)近日,端州区黄岗街道组织开展“诚信守法经营示范店”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商户诚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