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驻村工作队着眼肇庆“诗洞腐竹”特色农产品,出台扶持政策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创业就业 “投资”贫困户 助其当“老板”

中山日报 2019-07-30 06:54

黄亚石妻子平时也参与腐竹制作。在肇庆市怀集百姓的节庆喜宴上,有一道必上的例牌菜——白灼腐竹,成为当地一道名菜。特别是诗洞一带出产的“诗洞山水腐竹”,因历史悠久的制作加工技艺而远近闻名。

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工作组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中山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立足当地,针对贫困户“没有钱”“不够胆”“担心销路”等问题,出台系列帮扶政策,帮助一批贫困户重拾传统技艺。腐竹与“富足”谐音,贫困户收获了一门谋生技能,等于有了一个希望,生活再难,只要勤劳就能跨过去。

策划/本报记者 郭锦润 文字/本报记者 李玮玮 图片/本报记者 余兆宇

■获扶持资金,贫困户成“小老板”

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记者跟着中山驻村工作队队长邝立新走进诗洞村六洞村贫困户黄亚石的腐竹小作坊,顿时豆香味扑鼻。在水泥砌的灶上,放着一口方形大锅,木板隔开6小格,豆浆正在慢火上炖。

慢慢的,表面起了皱皮,再咕嘟一会儿,皱皮变厚。黄亚石用铲子轻轻一挑,“哗”一下,捞起迅速晾晒,一根腐竹就成型了。这样的晴好天气,大概两天可晒干,即可出售。

见到工作组到来,不善言辞的黄亚石主动打起招呼,智力略低于正常人的妻子继续帮着打理。上小学的儿子不再像工作组刚来的时候躲在爸爸身后,站出来好奇地打量着大家。

黄亚石的腐竹作坊开张一个多月了,目前还在试产中。之前,黄亚石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收入不稳定,一天只能挣五六十元。

在工作组一遍遍上门鼓励、扶持、指导下,黄亚石决定试一试,尤其是工作组给予7000元的扶持资金,让黄亚石有了底气。

建一个作坊要花1.2万-1.5万元,建之前可申领扶持资金5000元,建成验收后再领2000元。“我们投一半资金,贫困户自己出一半,由于自己出了钱,他们自己就更有紧迫感和责任感。”邝立新介绍。黄亚石确实上心,来串门的邻居告诉我们,“前几晚看到他整晚睡在棚子里,把作坊当宝贝,特别有干劲。”他的妻子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一个月能赚1500元,家庭收入已经达到脱贫标准。

黄亚石给记者算了笔账。试产期间一天用10公斤黄豆,可出产腐竹3.5公斤,收购价每公斤50元,就有175元。等到技艺熟练之后,每天用二三十公斤黄豆,一天利润有望达150到200元左右,“比去建筑工地当小工好,老婆也能帮我。”

■立足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造血”

走在诗洞镇大街上,水果铺、杂货铺、小超市里,都会摆着一袋袋的腐竹。“诗洞特产,山泉水泡制,传统工艺,要不要来一点?”店主看到有人驻足,就会热情介绍。“这里的腐竹跟别处不同,色泽发白,豆香浓、口感韧,放火锅打边炉煮多久都不会烂。”

诗洞这一带,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就是伴随腐竹作坊长大的。最繁盛的时候,诗洞是方圆数十公里最大的腐竹交易市场。近十多年来,由于用传统工艺生产腐竹时间长、赚钱慢,很多人“洗脚上岸”,纷纷去外地务工,尤其是到中山古镇、小榄一带务工,人多时大约有8000多人。

驻村工作组对诗洞腐竹产业进行了走访、调查,认为诗洞腐竹有品牌、有历史、有传统技艺,符合现代人们追求健康食品的趋势,因此着力引导贫困户发展腐竹产业,依靠特色农产品脱贫致富。

为了说服贫困户创业,工作组一遍遍走访,有的贫困户走访多达十次。扶贫必先扶志,“关键是让贫困户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帮贫困户脱贫,有个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办家庭作坊需要启动资金,针对贫困户中普遍存在“没有钱”“不够胆”“担心销路”的问题,工作组一一想办法。“好比一个重病号,做大手术后没有补给和营养,很难恢复健康。”邝立新打比方,所以要给一些扶持政策,一方面扶一把,给他们信心和助力,另一方面也不大包大揽,让他们站起来再学着走和跑。

没有钱,给扶持资金,建一个作坊扶持7000元,相当于“自己掏一半、扶贫资金出一半”;不够胆,给技术指导,让当地腐竹大户现场教学、指导;担心销路,就找对接渠道等,“当地政府也正在给诗洞腐竹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抱团发展。”

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有贫困户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黄亚石就是率先尝试的贫困户。“罗屋村的罗东生也在自己危房改造后的新房里建好作坊,即将生产,金仓寨村的龙英生正在建。”邝立新介绍,让贫困户拥有技能再加上产业化发展的机遇,新的“造血”功能就建立起来了,“只要肯干,就有收入,生活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新闻推荐

西乡少年“舞”动肇庆 河东龙狮团获2019年省龙狮锦标赛(传统南狮)少年组一等奖

宝安日报讯(记者刘杰通讯员田苗林家润)7月16至19日,由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主办的2019年广东省龙狮锦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