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疍家人文风情之四 上江鱼放下江花□ 贾穗南
鱼苗,俗称“鱼花”。西江装捞鱼花历史悠久。清代文学家屈大均撰《广东新语·鳞语·鱼花》载:“鱼花产于西江。粤有三江,惟西江多有鱼花。取者上自封川水口,下至罗旁水口,凡八十里,其水微缓,为鱼花所聚,过此则鱼花稀少矣。”又载:“岁正月,始鬻鱼花。水陆分行,人以万计,筐以数千计。”
凭借西江的自然环境和优良水质,端州所产的鲢、鳙、鲩、鲮、鲤等鱼花品质优良上乘。鱼花主要源于广西东北隅的浔江、桂江、柳江等,这些江面较为狭窄,水流湍急,河床复杂,形成许多渊潭,适合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产卵。鱼卵渐渐地孵化成子,到了下游的端州河段,鱼子腹内的氧分恰好被吸尽,鱼儿特别强壮,成了天然的优质鱼花。而且端州的西江河段江面较为宽阔,河床平坦,水流缓急适中,汛期正好汇集顺江而下的鱼花,种类繁多,可谓是得天独厚。谚语有言:“下流鱼花上流鱼,上江鱼放下江花。”
旧时,每到汛期,自然孵化的鱼花便随着江水流来,一批批,一拨拨,持续不断。端州疍民就在沿西江离岸丈余远的江面满布一排排的鱼花篓捕捞鱼花,场面蔚为大观,构成西江的一道特殊景致。经验丰富的疍民们观天色,看水流,就知道未来几天进入鱼花篓尾部四方网兜的鱼花是鲢鱼、鳙鱼还是鲩鱼、鲮鱼、鲤鱼……
西江的鱼花是有季节性的,每年“谷雨”至“立秋”是鱼花季节,尤以“小满”“芒种”时节为最多。由于鱼花种类繁多,生长特性各异,来时有迟有早。古语曰:“凡岁二月,始有西水,西水长,故有鱼苗,以箩捞之。”
鱼花装捞之后,运回鱼花商号当即出售给客户,称为“售鱼花”。每到鱼花季节,鱼花商号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客户为了争购西江鱼花,不惜日夜排队,甚至露宿街头。西江鱼花不仅畅销福建、浙江、湖南、湖北、香港、台湾等地,还销往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家。
肇庆端州鱼花商号曾盛极一时。清代道光年间《高要县志·列传》卷二十一曰:“每岁春末夏初为鱼花节。县境自羚羊峡以上鱼埗八十七,以下九十四。有蜑埗,有民埗。民埗则蜑往佣,为捞鱼;蜑埗则蜑户自输官租。”当时,景福围设有七十二个鱼花埗(码头),为专门从事装捞鱼花的疍民和商家服务。至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农林部也曾在崇禧塔脚设水产养殖场工作站第二站,开发鱼苗塘。肇庆人余汉谋任董事长的广州建国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崇禧塔脚的茂兴隆鱼苗铺设鱼苗分场,培育鱼苗以及经营鱼花。
鱼花的管理是门技术活。鱼花经过师傅筛选、分类后,放到鱼花塘培育再出售,称为“粗苗”。每个鱼花塘面积多在一亩左右,水深30厘米—40厘米,塘基无洞穴,用以养殖当年装捞的“四大家鱼”鱼花。鱼花养殖至次年春天出售,此时鱼儿已身长约10厘米左右,谓之“老鱼”,又称为“鱼格”。装捞鱼花者,均须缴纳鱼饷。“弘治间,各水疍户,流亡所遗,课米数千石。总制刘大夏(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上疏,将西江两岸河阜,上自封川,下至都含……分别水势,上者纳银五钱,下者二钱五分,贮肇庆府,给帖照船捞鱼,永著令典。”(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鱼饷》)“自封川江口至高明,为鱼苗阜者九百所,每阜分上中下,纳税于府,名曰鱼牌。”(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鱼牌》)
很长一段时期,鱼花交易在端州地域红红火火,异常热闹。疍民们装捞鱼花后,由鱼花商号收购,当即转卖给客户。疍民与商号主人各挣各的钱,大家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打破这个规矩,也许这就叫做“潜规则”,这也是许多人可以想象出来的画面和场合。然而,情况往往又不完全都是这样。旧时,土豪和渔霸互相勾结,垄断鱼花购销,通过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买强卖、骗数压价、放高利贷等手段,盘剥疍民和商号主人。疍民和商号主人稍有不从,便会遭到他们的报复,甚至招来一顿拳打脚踢。面对这种状况,疍民和商号主人只能忍气吞声,眼睁睁地看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他们的腰包,特别是疍民,他们往往辛辛苦苦,最多也只能获得温饱。
清代末至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政局动荡,疍民们仍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肇庆府志》载:“其捕鱼之利,惟春末夏初,西潦泛滥,稍可一饱,贫之者,一叶之蓬,不敝其身,百结之衣,难掩其体。”也正是因为这样,土豪的霸道引起了广大疍民们的不满。疍民们经常组织起来,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过。疍民们悲愤地说:“我们被欺负够了,我们要还击!”
疍民们持续的反抗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不得不重新考虑治策。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十一月,朝廷诏令西江七十二鱼埗将所产的鱼苗、虾、蚬等拨给疍民,以维持基本生活。
在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内,原有一座五君祠,墙壁上镶嵌着两块告示碑,一块是《鱼埗归疍民资生告示碑》,它高1.60米,宽0.80米,楷书,镌刻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碑文规定捞捕鱼花的鱼埗归疍民经营,并详细列出了鱼埗名称、地点及经营者姓名。另一块是《七十二鱼埗拨归景福围告示碑》,它高0.96米,宽0.62米,楷书,镌刻于民国时期的1916年。碑文记述了土豪勾结疍长欺压疍民,中饱私囊,疍民难以营生,直至闹到官府,官府便把梅子汛至羚羊峡的七十二鱼埗拨归景福围管理,以利民生的事件。
这两块告示碑后来成为人们研究西江疍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宝贵资料。
新闻推荐
学生在书法家指导下进行书法练习,从书法中感受为人之道。 西江日报记者严炯明摄西江日报讯(记者严炯明实习生何诗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