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名省政协委员登台发言,“粤港澳大湾区”是关注热点 建议设特定跨境账户便利个人理财
昨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3名省政协委员登台发言。
记者发现,委员们的发言涉及了加快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万山群岛共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等,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一大热点,有6位委员分别从经济、文化、医疗等角度,就如何打造“大湾区”各抒己见,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注健康
加快推进粤港澳疫苗产业基地建设
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汪华侨关注的是大湾区民众的健康。汪华侨说,“大湾区”常住人口已超过6900万,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如何建立传染病防控一体化体系,为民众保驾护航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香港和广州、深圳均建有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但大湾区尚未建立P4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最高级实验室),无法独立完成对如埃博拉出血热、尼帕病毒等病毒的分离培养和检测。未建立传染病实时监测平台,信息互通链条过长。以深港为例,深圳市疾控中心信息与数据需发函通过省疾控中心中转,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下属卫生署,再转至香港卫生防护中心,链条冗长。而疫情数据交换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月报方式交流,时效性大打折扣。疫苗研发能力不足,以流感疫苗为例,目前大湾区流感疫苗的研发还处于空白状态,仅有部分外资工厂进口疫苗原液后分装销售,多数依赖进口或从外地引进。
汪华侨建议,对标国际湾区,整合医疗资源,联合建立大湾区传染病医疗研究中心。该中心可统一调动大湾区疾病防控资源,共同编制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标准化检测技术规程,合作建立P4实验室,将其打造为大湾区传染病一体化防控体系的研究和管理平台。
建立粤港澳三地共同参与、一体化传染病实时监测平台。结合广东省逐步推进的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探索推动大湾区健康信息编码标准化,实现医疗健康数据实时上传,同一平台发布传染病疫情及监控数据。此外,将病毒研究尤其是烈性病毒研究与监测手段建立起实时联系,以实现早期快速诊断跟踪。
扩展“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的规模,在现有合作框架下,邀请大湾区各成员城市列席参与,鼓励各成员城市加强相互交流、细化合作。支持大湾区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刚成立的“粤港澳疫苗产业基地”建设,引入民营资本大力发展生物制品产业,有针对性地研发疫苗和药物。在此基础上,以大湾区为依托,以港澳为窗口,将系列产品出口海外,推进生物制品行业国际化。
关注生态
携手打造绿色美丽宜居大湾区
“绿色美丽宜居,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美丽湾区需粤港澳三地携手并进,推进资源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常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宣群就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宣群认为,应加强粤港澳三地资源环境数据整合。全面摸清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共同制定三方认可的监测标准及规范。同时,重视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及时发布大湾区环境综合报告和重大环境信息,并进行有效监督管控。
积极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生态保护底线,探索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管控合作机制。坚持陆海统筹、公众参与,进一步强化河长制,广泛发动民间环保组织,实现湾区绿色发展。
关注理财
参考自贸区设跨境账户
“随着大湾区生活圈不断发展,港澳企业及个人在大湾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省政协委员、先机环球投资香港负责人何闻达说,不少大湾区人拥有内地、香港的理财户口,但大部分情况下不能互通,造成流动性管理以及风险规避上的困难。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港澳居民将人民币存放在珠三角,但受限于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港澳居民实际投资规模有限。
何闻达建议参考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账户的做法,为符合一定条件、具有一定资产及投资需求的湾区个人提供特定的双向跨境人民币账户,来自境内外的人民币可放入该账户。账户持有人能自由调配境内外的资金,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投资及风险管理,产品资格由相关监管机构决定。通过“封闭式循环”,维持跨境资金流动秩序,即账户拥有人以人民币直接或换成外币进行投资,完成投资后换回人民币现金,来自境内的资金只能在境内提取,来自境外的资金只能在境外提取。
关注经济
建超高速磁浮交通物流网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常巨平,从经济的角度关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常巨平说,对比几大国际湾区,“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港口旅客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均排名第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具有显著后发优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构成分属不同关税区,导致产业协同难以顺利建立;区域经济融合进展缓慢,湾区内部经济差异巨大。常巨平建议,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如允许粤港澳三地科研人才自由流动,鼓励科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鼓励香港和澳门大学生到大湾区科技企业实习和创业,降低港澳企业在大湾区的设立门槛。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新型交通体系,打造半小时经济圈。采用先进的磁动力承运系统,建设超高速磁浮交通物流网,使广州-香港的往来车程从2小时缩短到15分钟~20分钟,大湾区内任意两地车程30分钟就能到达,真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体的联动发展。
关注科技
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琦认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最重要的战略定位,也是广东切实承担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大湾区唯有科技创新,才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湾区要成长为世界一流湾区,首先要打造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梁琦指出,香港有40多名两院院士,有4、5所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能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提供很好的环境支撑。因此,要支持香港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起带动和支撑作用。香港的科技实力和潜力能弥补广东的短板,而广东的产业完备、制造业强大、产业工人队伍庞大,在大湾区建设中,要“在粤港科技合作上大做文章,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港—深—广科技走廊宽阔而通畅。”
关注文化
学校开设传统文化学习课程
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教授叶农认为,岭南文化将为大湾区建设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弘扬岭南文化,构建人文湾区。
叶农说,粤港澳三地之间融合,特别是文化融合的重视有待提高。大湾区在文化上是相融相通的,建议在湾区培育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岭南文化为基点、融合多元文化的文化体系。
叶农建议,从教育入手,推动弘扬岭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加入岭南文化的内容,平衡粤港澳三地岭南文化教育,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列入教育考评体系,鼓励学生在毕业时,掌握1、2门传统艺术,担当文化传承者。另外,从港澳青年入手,推动其对岭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此外,叶农还建议多举办针对港澳地区中学生的“广府文化”学习体验班、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等各类培训交流活动,让港澳青年亲身体验丰富的岭南文化,培养认同岭南文化的新一代青年。
新闻推荐
陈旭东到肇庆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时强调 盯准真贫群体 锁定薄弱环节 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本报讯(记者郭锦润余兆宇)5日至6日,市委书记陈旭东率中山代表团到肇庆市,深入贫困县乡调研对口帮扶工作,并与肇庆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