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小店里 摆满“老土货”

中山日报 2019-01-25 18:08

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中山人民百货商场还原展示。位于旧城区瓮菜塘的新艺棉布店依旧保留着上世纪百货商店的模样。在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9个还原场景中最大的是“人民百货商场”。除了按当年旧照片将商场在孙文西步行街的一楼大门还原外,布展人员甚至用几十平方米的展场一角,设置了玻璃柜台、货架等。里面琳琅满目的摆放上世纪80年代畅销的各种日用百货。每一个走到这里的参观者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在柜台前寻找熟悉的货物。

文/本报记者 陈 慧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缪晓剑

■看得见“时光”的小店

还原的玻璃柜台里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的百雀羚、七日香、爆拆灵等护肤品,蜂花、波美、茶籽洗发水,印着“双囍”的毛巾、棉被、蚊帐、脸盆、痰盂,还有红色塑胶外壳水壶、各种针线、纽扣、帆布鞋等日杂品。柜台后的货架上还有电视机、卡带收录机等。为了还原二三十年前的真实场景,布展人员除在淘宝上找旧仿品,还在沙岗墟和中山的老街小巷里到处寻找真正的“老土货”。其有一半的商品,来自于步行街后面的瓮菜塘一家小店“新艺棉布”。

在这家小店里,可以看见过去的时光,安静地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板娘王惠英从事商业近30年,年轻时在纺织商店的柜台卖衬衫。她说当年柜台式售货的百货公司、纺织品商场生意都很火。直至90年代中后期壹加壹开业,并随后推开的“自选式”购物才赶超传统百货商店。2000年纺织商店转制,英姐接下了部分货物,搬到了瓮菜塘,小店一开就是18年。放布匹、日杂的货架也都是当年转制时商店保留下来的。

本以为这样的小店没什么生意,可就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两位老人来买了一床新疆棉胎,捆在自行车后座推走了;一位老婆婆来为孙女的床单买布面,拿着软尺和英姐商量了半天;一位阿姨买了一件棉纱衬衫;还有一个老顾客通过微信给英姐留言,预订明天要来拿的衣服……英姐一边招呼这些老顾客,一边抽空和记者聊几句。

英姐一直卖的国产货有不少因为厂家倒闭、转产而断货,如荷花牌蚊帐、熊猫牌衬衫,都已拿不到货了。英姐坚持为老顾客们寻找这些“老土货”,“我拿货都是大商场不愿卖、顾客们觉得好用、要求我保留的货。如广东传统红绿花纹肇庆草席,一百多元一张,现在外面的大商店很少卖了,都卖贵的藤席。如果我不卖,很多老顾客都不知去哪里找了”。

■不断改革开放的中山商业

据市志记载,改革开放前,中山商业包括国有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及粮食贸易三大块。那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主要日用工业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棉布、服装、香皂、洗衣粉、火柴、煤油等及猪肉、鱼、糖等主要副食品均需凭票供应,均由国有商业部门印制票证分别配给城乡居民。直至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加上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社会物资越来越丰富。80年代中期开始,中山的日用工业品、副食品、粮食才先后陆续取消凭票供应,才陆续有了百货商店的繁荣。

1998年,中山市国有商业开始进行产权改革,原来的22家一级法人专业公司和一家事业单位分别以关停和由员工赎买的方式实行转制。国有商业除分出的烟草、石油等专卖公司仍继续由国有企业经营外,国资在其他一般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经营。原来实行承包的企业全部实行赎买经营,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

“人民百货商场”的还原柜台,只是此次展览中的一角,如参观者细心留意,还有许多图片与实物涉及商业发展内容。在展厅进门后的第一部分,就有1983年民族路小商品市场的还原场景。它与当时的西郊小商品市场,已是珠三角乃至全国最早的小商品流通集散地之一,其时货如轮转,客似云来,小商品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山个体工商业经济的腾飞。在第二部分,“人民百货商场”的柜台对面就有1985年石岐居民的猪肉票证、粮票、布票等实物展出。在其后的几部分,还有壹加壹首开自选购物,在稻田里拨起的益华百货、再到如今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各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的各种图片与介绍,串起了中山商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路径。如同英姐的小店专为老顾客们服务一样,引领各种商业模式发展的根本还是顾客的需求、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新闻推荐

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 关注市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内的体育场馆已经建成,为茂名承办第十七届省运动会提供训练与比赛的备选场地。茂名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