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古水镇湘下村打造盘活资源用好资金的“湘下样板”“巧力转大球” 共建新农村

西江日报 2018-09-29 10:56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胡玉坤 林寿智

穿过满目青翠的稻田,沿着蜿蜒曲折的永固河漫步,便来到一个临水而建的观景平台,当地盛产的竹子装饰了小亭子,从老祠堂搬过来的荒废旧石条成了凉亭舒适的座椅,河里的捞上来的鹅卵石铺设了绿道,又取了部分石头构成了绿道上的小摆设、小景观……这是广宁县古水镇湘下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的一角。

湘下村,被群山环抱,永固河穿村而过,形成了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3000多人分片聚居的一河两岸村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湘下村全力做好规划建设文章,全面加强资金统筹,利用各种方法用好用活资源,昔日“脏乱差”的贫困村,变成了环境干净舒适又充满乡土气息的新村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湘下样板”。

“乡土情怀”建设新农村

2017年,市委市政府选择湘下村等五个省定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如何打造“湘下样板”为全市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这是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最大课题。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为,绝不大拆大建,也不搞面子工程。”古水镇驻湘下村干部程森明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转悠。

在湘下村,随处可见竹篱笆小野花相映成趣,休闲观光绿道穿梭于稻田环抱或河岸风光中,干净整洁还野趣十足;房前屋后,绿色的白玉兰迎风招展,新种下的果树生机勃勃;从前杂草丛生的小土堆以及破旧的猪栏,变成了满目苍翠的小园子;过去到处乱放的秸秆柴火也不见了,村道巷道一片井然;坑洼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

程森明介绍,去年年中,湘下村聘请了专业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按照“花果飘香、宜美新村”的定位,对23个自然村进行深度规划。“湘下村有很多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将来我们会依托‘稻、竹、花、桃、瓜\’五大农业产业元素,建设起时间连线、景观连片的农业生态旅游乡村。”去年,该村就利用稻田休整的间隔期,种下了200多亩油菜花,美丽的“花田绿道”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村里拍照与游玩。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而不是城市钢筋水泥的翻版。”在建设过程中,湘下村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在基础设施各种完善的基础上,保留乡土味道和文化传承,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新农村。”在村边的篱笆小院边,程森明一脸满足。

村民罗宝奇也兴奋地说:“现在村子变干净了,蚊子少了,路也好走了,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大家都特别支持新农村建设。”

精打细算用好“钱袋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用钱堆出来的。”程森明说,如何“小钱办大事”,在省市拨付的资金范围内,把湘下村建设的更美好,能够为全市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这是他们在创建中一直思考和坚持的理念。

藏于河边竹林内的长田片污水处理池,是湘下村最早一批建成的污水处理工程。这个经过雨污分流、集物理和生物反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能满足长田片600多人日常排污需要。处理池建成后,极大提升了长田片人居环境品质,过去雨污混流、污水横流的状况已一去不返。

“污水处理池是经过核算小组研究确定的创建‘必要项目\’。”程森明介绍,为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他们严格执行“规划定项目,项目定资金”制度,在新农村创建初期就先成立了规划核算小组,对村道巷道硬底化、垃圾处理、污水收集和处理、集中供水、改厕(公厕)等“必要项目”,组织村民理事会和工匠实地调查和丈量,由第三方监理对规划设计公司的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同时,制作工作清单公示牌在村内外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都花在刀刃上。

“例如在规划污水处理设施时,设计公司给出的最初方案还包括有处理池外的其他配套,第三方监理就提出‘首先发挥污水处理功能\’的调整意见,最终污水处理设施只保留了处理池这一核心建设部分,占地面积从200平方米缩减到12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征地难度,整个工程成本还减少了10万元左右。”不止长田片区,湘下村建设的7个污水处理池都采用了这样省钱有效的方法。

说起省钱,湘下村代理支书陈学勇一脸骄傲。“我最满意的是我们的绿化,才花40多万元,你看我们村现在多漂亮!”从事过园艺工作的他介绍,全村的绿化规划刚开始预算要100多万元,镇、村干部通过走访苗圃基地,货比三家,按照本地气候选最合适的树种,最终少花一半的钱就打造出了错落有致、门前瓜果飘香的宜人村居环境。

除了对项目资金的“精打细算”,在创建过程中,湘下村还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就地取材,花最少钱打造最适宜的景观。如该村连接长田片一座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石桥,由于年久失修,已列入危桥。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除了建新桥,旧桥的去向也成了建设考虑的内容。考虑到拆除该桥要花上数万元,湘下村采取“旧桥新用”的办法,重新粉刷旧桥,在旧桥上种满花草,将危桥改造成“花桥”,一万元不到,就打造了一道充满年代感,又流露小清新的别样风景线。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祠堂荒废没用的旧石条成了凉亭板凳,当地盛产的竹子成了点缀房前屋后的竹篱笆,用河卵石铺设乡间绿道等,村里的每一处设计,都经过精心琢磨,资源用到了极致,每个细节,都保留了村庄最淳朴的味道。

“通过用少用好资金,用好用活资源,真正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价值,这是我们一直的追求。”程森明如是说。

让村民群众成为创建主角

新农村建设,只有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创建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农民群众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湘下村大力开展党建带创建工作,注重引导村民参与创建,激发其对优美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各自然村成立起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理事会“管事会”的作用,动员群众自觉参与、投工投劳,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同时发动党员群众、乡贤、学生等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南河村80多岁的老党员黄耀梅,经常打电话给镇村干部提出意见建议,做好本村群众工作,积极推动村庄清拆工作;桂花村60岁的支书叶枝林,带领村民主动完成“三清三拆”,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乡村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等项目建设中;贤洞村村民钱祥星主动清除了牛栏和杂草,并自费建好挡土墙,让一片杂乱无章的肮脏地方变成了村里的休闲场所。

“我们会利用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村民、乡贤回乡时机召开讨论会议,及时研究商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全村学生带动其家庭成员管好门前屋后清洁保洁工作,做好整村保洁宣传动员工作。”陈学勇介绍说。

按照创建要求,湘下村制定了23个村民小组的村规民约以及垃圾治理、基础设施管护等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抓好文明村、法治村创建工作,目前湘下村正加快打造成县级文明村、全市法治示范村。

“现在大家创建的热情非常高涨,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到处种满了果树鲜花,村民们可满意了!”陈学勇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村民们走在整洁美丽的村道巷子,乐享着悠然自得的新农村生活,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新闻推荐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发布超强台风“山竹”安全提醒 中国公民注意加强安全防范

新华社河内9月15日电据预报,超强台风“山竹”将于17日登陆越南北部及北中部沿海地区,受台风环流影响,17日至19日该地区各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