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肇庆发展第一现场,产业追赶势头强劲 肇庆爬坡过坎 破旧局谋新篇
肇庆新区鸟瞰图。
资料图片
肇庆高新区建成遨优项目助力肇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
2017年12月8日,肇庆高新区中电新能源物流汽车整车下线。这是新能源物流车生产线。刘春林摄
绿色省运
砚玉肇庆
肇庆,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人文积淀的城市,正在演绎着全新故事。8月8日,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将在此开幕。时隔24年,广东省运动会再次走进肇庆,开幕场馆已悄然向东移至肇庆新区,连接新旧两座场馆的是近日正式全面开通、双向10至12车道、全程无红绿灯的“东进大道”。
近日,笔者走进肇庆发展第一现场,感受产业追赶强劲势头,体验新区华丽蝶变,见证肇庆破局谋新。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以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推动肇庆大发展。如今肇庆再次提出打基础、谋长远、强后劲,抓关键、破困局、开新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1招商引资坚持不优不进承接大湾区“溢出”效应
今年7月中旬,肇庆市党政班子主要领导接连带队走进企业开展“暖企活动”,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又给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地方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不管内资还是外资、国企还是民企,只要在肇庆投资,党委政府都一视同仁,坚定与企业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与“暖企活动”遥相呼应的是,今年春节刚过,肇庆市马不停蹄召开“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项目落地年”工作会议,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官”,对一批总投资大、带动性强、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
肇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创造了许多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帮助增资扩产是其中一种卓有成效的招商手段之一。
肇庆紧盯产业链招商,与先进城市深入开展产业共建,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中介联动”的“以商招商”新格局。同时,肇庆招商引资还发挥产业联盟和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引进上下游产业项目,并持续在全国一线城市举办大型投资环境推介会,促进项目落地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引进合同项目314宗,计划投资总额2172亿元,成功引进了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龙光集团广佛肇总部、新兴际华华南“安全谷”等一批优质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成绩喜人,新引进合同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是去年同期的2.6倍。
招商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为此,肇庆成立了专业专职专注的招商队伍,坚持不高不进、不新不进、不优不进,聚焦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精准招商、定向招商。
去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出台,肇庆敏锐捕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主动提出“北京、广深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产业链,承接大湾区“溢出”科技产业,与先进城市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格局。去年以来,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投资商纷纷前来考察,并签约落地。
为了更好地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肇庆出台“西江人才计划”一揽子政策,对来肇庆创新创业的科技团队与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资金,设立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和1000万元的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激励政策之余,肇庆发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谋划建设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大力引进知名大学开办分院和科技园区,建成10家本科高等院校,打造广东重要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为优质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2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集聚全力冲刺打赢产业翻身仗
8月3日起,肇庆马路上奔跑着100多台换了“心脏”的公交车,迎面而来,听不到沉闷的发动机声响,也看不到尾气排放。这是肇庆市交通集团为服务省运会而采购的108台10米系列的纯电动公交车,替换部分传统柴油、天然气公交车。乘客普遍反映纯电动公交车车厢安静舒适,“这样的公交车越多越好!”
肇庆市民的愿望并不遥远。2017年底,鼎星新能源汽车项目在肇庆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产,年产新能源动力大巴8000辆。也就是说,到时肇庆人出行可以搭乘自家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
新能源汽车是肇庆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让肇庆老百姓信心倍增。去年,新能源汽车实现总产值158.7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产值171.3亿元。小鹏汽车、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和华梦汽车计划投资均超过百亿元,新能源动力小镇、国信通新能源电池、中电新能源汽车、遨优动力电池项目等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项目,有的建成投产,有的谋划动工。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肇庆是清醒坚定的:肇庆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差距在产业、希望在产业、出路在产业,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在产业。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肇庆明确提出坚定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把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生命工程”“灵魂工程”——到2021年培育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走进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等产业集聚区,一栋栋高楼里、一块块施工地块上,寄托着肇庆打赢产业翻身仗的希望:广东省首个拥有量子通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肇庆高新区。京东华南运营中心、优世联合智慧云谷、广东跨境通、微软国际科创中心、唯品会等龙头项目在肇庆新区形成数字经济项目集群。博天集团高端膜材料生产基地、暨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技术研究院等高端项目进驻,为肇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增添底气。金环宇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电科肇庆产业园、广东赢合总部及OLED芯片研发生产基地等具备核心技术的尖端项目,正抓紧落地建设。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海王集团高端制药基地、保利军事主题公园等项目,也抢滩肇庆“洼地”,开发高端健康旅游项目。
俗话说,先有梧桐树才有凤凰栖。只有开发好工业园区,完善园区配套,项目才能接得住、发展得好。2017年,肇庆启动园区规划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新开发及盘活用地面积13.6平方公里。今年以来,肇庆工业园区新开发及盘活用地3.2平方公里,新建及盘活改造通用厂房12万平方米,为三大支柱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宽裕的空间。
3举全市之力建设肇庆新区承东接西支点作用明显
短短两年多时间,一条条开阔整洁的沥青马路把肇庆新区连接得四通八达,路上车辆穿行,路边工地上塔吊高耸,这是一幅敢叫荒地长新城的景象。开车路过省运会开闭幕式主场馆宽敞靓丽大道的司机们,可能想象不到,数米深的地底下有一条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排放得规规整整,工人开着小型维护车毫不费力地来回穿梭。
这条投资91亿元、45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把本届省运会开幕式执行团队震住了。开幕式执行团队视觉总监吕天直说,必须用艺术手法在开幕式上把这项城市的“良心工程”“百年基业”表现出来。8月8日省运会开幕式现场将出现一段极具科幻感的光影投射节目,自行车、滑轮演员逐光快速前进,正是执行团队对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致敬”之举。
从地下综合管廊可窥见肇庆新区以最高最好最优规划建设的全貌。肇庆新区被看作是肇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和载体,发挥承东接西的支点作用。肇庆举全市之力推动肇庆新区崛起,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向打造成为彰显中国特色、展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引擎持续发力。
经过三年打基础之后,肇庆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18平方公里起步区城市框架初步成型,8平方公里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作日趋成熟,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北师大(珠海)肇庆附属学校、湿地酒店、商务中心、体育中心、商住小区接连拔地而起。
以体育新城风貌绘画卷。新区拥有“依山傍湖环湿地,拥江抱峡望砚洲”的生态格局,肇庆邀请顶尖规划团队开展新区品质提升规划,做足“水文章”。用于省运会开闭幕式场地的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建筑彰显了肇庆“水墨砚都”的中国特色和岭南文化,整座体育中心不设一堵围墙,与流向西江的长利涌水系紧密相连,人站在河涌堤坝,抬头便可欣赏体育中心专业足球场上的运动员脚下生风。
以产业引擎拉动大发展。肇庆新区选择进驻产业项目的眼光十分苛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苛刻的选择标准并没有影响企业家投资热情,肇庆新区每周要接待数批前来考察的投资商,一年时间内便将投资总额超400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集群收入囊中。
4慧眼巧手抓机遇重整行装再出发
当前,肇庆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路该怎么走,考验勇气和智慧。
7月31日,肇庆召开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会议直面肇庆的挑战:最大的短板依然是产业,最大的软肋是营商环境,最核心的问题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
但是在多重机遇叠加、各种利好交织的当下,肇庆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和省经济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为肇庆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肇庆全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将促进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肇庆新区列入全省重大发展平台,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为肇庆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为此,肇庆提出切实增强珠三角意识,牢固树立大湾区标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关键,破困局,开新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再看自身,肇庆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今年上半年,肇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9位、比一季度提升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跃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质量由全省倒数第一跃升至全省第七,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势头开始显露。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好前景是拼出来的。肇庆市委全会提出,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全市上下要练就善于发现机遇的“慧眼”和善于捕捉机遇的“巧手”,做到与机遇同频共振,切不可擦肩而过。要拿出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的勇气,重整行装再出发,闻鸡起舞、日夜兼程,解放思想、实干兴肇,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肇庆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肇庆力量。
撰文:马喜生梁爱玲
新闻推荐
专访省运会肇庆市筹委会首席专家刘清早教授 省运会赛事遗产应惠及全民
绿色省运砚玉肇庆6日,在广东省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幕式之际,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本届省运会肇庆市筹委会首席专家刘清早接受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