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转身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7-31 03:09

本报记者谷枫北京报道

新三板企业“转身难”

新三板市场持续低迷,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这使得新三板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定增规模萎缩,截至7月30日,2018年新三板定增规模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不过,部分具有高成长性、公司治理规范的企业还是受到市场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新三板企业纷纷选择“转身”,希望在A股上市,然而,曾经一帆风顺的过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过会率持续走低,尤其在今年7月,新三板企业过会率仅为16%(截至7月30日),不少企业也纷纷撤回申请材料。此时,港股成为新三板企业新的选择,在政策利好刺激下,目前已经有8家企业准备“新三板+H股”,以及不少企业从新三板摘牌,搭建红筹架构冲刺H股,但是这一选择也同样将面临着高门槛。(张星)

导读

记者梳理了近期被否的新三板企业案例后也发现,发审委问题中涉及企业高毛利率,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应收账款等财务真实性相关问题的比例非常高。

2018年以来新三板企业A股IPO之旅寒风凛冽,“撤回材料”和“被否”成为了主旋律。

7月新三板拟IPO企业再次出现了多家上会企业被否的情形,在近期发审节奏和发审通过率逐步回暖的大背景下,大幅背离当期过会率的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三板企业整体质量不达发审委预期。

截至7月30日,2018年新三板拟IPO企业共有30家企业完成上会,仅有14家企业成功过会,通过率仅有46%。另外,7月单月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更是降至16%。

“在全部拟IPO企业中,新三板企业应该是最大的排队群体,这也引起了监管层对这个群体的重视,包括之前三类股东核查的问题,以及对新三板企业财务真实性问题和与之前披露信息有差别的情况。从通过率来看,超过一半的新三板企业并未达到发审委的要求。”一位华泰联合的资深保代对记者表示。

7月过会率低至16%

对于IPO市场来说,7月是温暖的,从证监会安排发审会的频次、上会企业的数量以及过会率多方面的数据来看市场正在逐渐走出严寒。

但新三板拟IPO企业的过会率却好像遭遇了一场“大寒”。7月上会的6家新三板企业,仅有顶固集创一家成功过会,余下5家企业南京微创、国安达、凯金能源、申昊科技、金春股份全部折戟,通过率低至16%。7月31日将有一家新三板企业上会,即使其成功过会,7月新三板企业过会率也仅为25%。

这与2017年前7月新三板企业IPO的一帆风顺形成鲜明对比。在2017年7月之前,除了一家因特殊原因在上会前夕撤回材料外其余全部成功过会。如果将2016年四季度的数据计算在内,2017年7月份之前有10家新三板拟IPO公司连续过会成功。

但这一状态在2017年7月被打破,爱威科技在2017年7月12日的发审会上被否,也成为了当年首家在发审会上被否的新三板拟IPO企业。

随后新三板企业的发审通过率开始一路走低,2017年7月至年底新三板企业IPO过会率仅为52%,明显低于当期整体IPO过会率。

2018年1月,发审委给了市场当头棒喝,50家上会企业仅有18家顺利过会,整体发审通过率跌至38%,这一大背景下,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更是没有提高的空间。

中信建投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表示:“从挂牌时间以及在新三板市场中的表现来看,前期顺利过会的企业大多都是将新三板作为中转站,这些企业的特点是既没有交易也没有融资,随着IPO开闸以及审核常态化立马提出IPO申请,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类企业既在新三板市场完成了必要的规范,另外也没有被新三板的一些问题所影响,因此IPO进程顺利。”

正如该人士所言,2017年7月以后的新三板拟IPO企业中更具有“新三板”市场的特征,如在IPO申请之前有交易,或者在IPO之前采用的均是新三板规范下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成为企业IPO之路上的阻碍。

对于众多新三板企业来说,IPO已经不如前期那样具有吸引力,而IPO被否之后的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暴跌更是让后来者认真考虑IPO失败所带来的各种隐形成本。

另一方面,2018年在发审委和发行部从严审核的高要求下,众多新三板企业选择撤回IPO申请材料,根据记者粗略统计,截至7月30日有超过35家新三板拟IPO企业撤回了申请材料。

“撤材料的企业这么多,因此今年新三板企业的真实过会率还要更低一些,因为一些发审基础门槛都不达标的企业已经撤回了材料,能够上会的企业在初审会之前应该还是满足了门槛要求的。”前述华泰联合资深保代告诉记者。

随着IPO发审通过率一路走低,2018年以来申报辅导公司数量骤减,截至目前,2018年仅有45家公司申报了上市辅导,另外新申报IPO的新三板企业不足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IPO热潮逐渐退去。

受到重点关注

但截至目前仍然有数量众多的新三板企业在排队,截至7月30日,证监会在审企业中共有77家新三板排队企业,庞大的排队群体使得证监会不得不重点关注来自新三板的企业。

与此同时,新三板企业在包括会计规范、股东结构等诸多问题上与A股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也让新三板企业和一般的拟IPO企业有所不同。

“在新三板市场发展起来之前,拟IPO企业的标准只用参照上市公司的规范。但是很多企业上了新三板之后,接受新三板体系下的制度规范,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会计准则方面,在新三板长久以来的发展中,一些细节和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情况在拟IPO的过程中就有问题了。”前述中信建投的人士表示。

但监管层更加关注的仍是新三板企业财务情况的真实性,例如是否对财报进行调节等。

记者梳理了近期被否的新三板企业案例后也发现,发审委问题中涉及企业高毛利率,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应收账款等财务真实性相关问题的比例非常高。

此前一位接近监管层知情人士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指出:“根据我们的了解,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调节财务指标达到符合上市条件的情况可能存在,另外我们发现很多拟IPO公司在给证监会披露财务报表时,会对之前在新三板披露的材料进行更正,更正的内容五花八门。目前我们已经安排了专门的人手对这些改动过的材料梳理了一遍,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梳理,比如利润调节的程度等。”

例如7月被否的凯金能源,发审委对其提出的问题中就包括,“发行人在新三板挂牌期间,2017年5月进行会计差错调整,未按期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的问题。

新闻推荐

独家|绿城中国行政总裁曹舟南辞职 张亚东接任

《财经》记者董文艳/文马克/编辑《财经》记者独家获悉,绿城中国(3900.HK)行政总裁曹舟南已经递交辞呈,绿城第一大股东中国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