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廉江市良垌镇“北运菜”基地丰收图景 粤湘携手“蔬写”富农新篇

南方日报 2021-04-09 11:41

俯瞰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整齐的田垄绿意盎然。

村民正忙碌采摘通心菜。

收获时节,村民用勤劳双手在家门口挣钱。

基地已经全部实现喷灌。

小货车忙碌穿梭在田间地头。

新品种藤本通心菜爽脆鲜嫩、味道清香。

春末夏初,廉江“北运菜”迎来上市旺季。一大早,廉江市良垌镇上角垌村委江口村的粤湘农业蔬菜基地,被悦耳鸟鸣声唤醒。村民梁姨和同伴走进菜地,开始一天的劳作。“这两天在收摘通心菜,一天8个小时能挣100元。”梁姨笑着说,从正月初四到现在,她在基地里打工,挣了将近4500元。

基地于两年前成立,是当地乡贤全启昌和湖南合作伙伴盘活撂荒土地、“蔬”写产业兴旺新篇章的一个缩影。规模种菜北运,不仅能卖出好价钱,也促进了用工需求大增。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就业挣钱和顾家两不误的新生活。

乡贤回村盖大棚盘活200多亩撂荒地

全启昌如今是廉江粤湘公司的主管。2019年,他与合伙人共同成立廉江市粤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家乡抛荒的200多亩农田盘活,一年四季轮作辣椒、水稻、水瓜等作物。

“搞农业、种蔬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销售,很多农民之所以没钱赚,就是所种的东西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现在我们和湖南的兄弟企业合作,销售这一块没问题,在良垌种植的蔬菜拉到湖南销售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全启昌说,在良垌的蔬菜基地,他只要负责将菜种好,销售方面有公司其他股东负责,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出力,收益明显。

俯瞰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整齐的田垄绿意盎然。连片种植的70多亩通心菜全部实现喷灌,白茫茫的水雾在菜叶上方360度撒开,刚淋过水的叶子鲜嫩水灵,长势喜人,一幅现代农业图景徐徐展开。

经过地头采收、农残检测、分级包装、打冷制冰等程序后,廉江的水瓜、辣椒、通心菜等蔬菜,通过冷链物流直达长沙、武汉,成为当地市场的抢手货。眼下正值通心菜收获上市,全启昌的足迹踏遍基地内大大小小的菜园,从下单、采摘、分拣、称重、装箱,每个环节他都盯得紧紧的。

近年来,廉江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产区,主要发展标准化塑料大棚,扩大优质蔬菜生产规模,利用区域气候优势,拓展域外市场,实现南菜北运,成为智慧农业新样板。2020年,廉江市北运菜种植面积约8.6万亩,产量16万吨。今年,廉江市北运蔬菜种植面积约17万亩,预计产量33万吨。立体化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助力廉江现代农业大步向前。

精细管理标准化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

据江口村粤湘蔬菜基地负责人万强介绍,基地种植的藤本通心菜,是从台湾引种的新品种,由于其口感比本地通心菜爽脆鲜嫩,味道清香,深受湖南、武汉等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除了通心菜,基地还在温室大棚里还种植了水瓜、辣椒等,因为蔬菜品质高,市场反响好,效益也比较可观。

为了保证市场的占有率,基地的通心菜从田头采收到打包预冷都相当讲究。“采摘的每条通心菜基本是30厘米长,整齐收筐,除了筐本身的重量外,每筐菜的标准重量是10公斤。”万强表示,对一些刚入职不久的工人,自己还要示范教学,学会按标准采摘的工人,才能正式加入采摘队伍。

当天打包好的通心菜要及时运送到田头冷库进行预冷处理。这种简易的田头冷库虽小,但“五脏俱全”。入冷库前要称重,然后在达标的菜面上铺上一张简易的毛毡被保湿,再泡到井水里。40秒后捞上来,将碎冰洒在毛巾被上面后即可入库冷藏。“每天只要满200件就可以送走。”万强说,通心菜的收成期长,从今年3月份开始第一批采摘后,到目前为止已采收了三批。

生长周期短、市场价格平稳、经济发展快的“短平快”大棚蔬菜产业,以短养长,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温室大棚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也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棚”。

“做农业常常要看天吃饭。”全启昌坦言,种蔬菜也有可能会亏损,但无论盈亏,工人每天的工资都按时发放。除工人工资外,公司每年还会拿出3%的利润奖励勤劳的工人,去年公司发放工人工资超60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廉江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就业,提高了村里的活力,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回来发展后,感觉最有意义的就是带动乡亲就业。”全启昌说。

撰文:张思燕李廷睿摄影:郭龙碧

新闻推荐

探访廉江“网红”少年火棍画技艺 燃木作炭笔 凌厉绘百相

完成了一幅作品,温康龙面露喜悦。作画前,要先将木棍烧成有黑色的炭。←温康龙为家乡绘的墙画。手指擦抹间描摹出人物的神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