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已入骚人句 第三届“米芾杯”(清远)书法大赛评审观察札记 □吴川淮

清远日报 2021-03-24 15:22

米芾书法(资料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浛洸县尉,十月后任职长沙,至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

“米芾杯”全国书法大赛及展览已经成为清远的一个艺术品牌,也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品牌。

第三届“米芾杯”的征稿是2020年10月在媒体公布的,按照前两届的惯例至少应该在八月份就公布,因为疫情的缘故,放在了十月才公布。这在全国的书坛上甚是不易。据笔者观察,2020年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因为疫情关系比往年少了很多,例行的展览很多被推迟。清远能够在十月发出征稿启事,尤可看出他们对于文化的坚守,看出他们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与行动。

“米芾杯”全国书法大赛,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现在是第三届。本人荣幸目睹了这三次“米芾杯”的评审和展览,目睹一个城市和传统艺术的关系,目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通过书法所展示的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没有清远“米芾杯”书法展,很多的书法作者都不知道这个城市,而正是在他们投稿和书写有关清远的古诗词时,他们才了解了这个城市。

米芾作为宋代的书法艺术巨匠,作为艺术史中二王序列里不可绕过的高峰巨匠,成为历代书法家的偶像。但很少有人知晓,他曾在清远浛洸任县尉,这个一千年前的大师的人生事业,是在清远开始的,而且米芾给清远留下了他的墓,他的碑和他的传说,也因此为清远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种永恒的色彩。

清远作为广东经济并不是最为发达的城市,一直在经营着自己的文化品牌,从国际摄影展到诗歌节,再到现在书法序列的“米芾杯”,从这里可以看出清远几届领导班子对文化理念的坚持,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年一年地搞,一年一年推动。

展览观察

第三届清远“米芾杯”共收到作品三千六百多件,受疫情影响比上一届少了一些,但来稿的质量与形式比上一届还要好。第一届和第二届,“老干部体”的作品不少,这一届明显减少了,相反专业性愈来愈突出,八零后和九零后的书家最多。当下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新人辈出,技法精熟,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和这些年国展的推动,书法教育培训的普及,以及书法经典印制精良都有关系。书法的热度,还体现在一批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和正在就读的各大专院校中的求学者参与,他们也构成了此次大赛参与者的主体。

此次在内容与形式的要求上,和第二届一样,六尺整纸以内,提倡自作诗文和写规定的古今吟咏清远的古体诗文。从二届延续三届的这种形式,在全国都是很少的,这就让作者在创作之前,需要很好地阅读这些诗文,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愿意书写的内容,之后是对这种固定内容的表现,寻找字法的准确等。这种阅读首先是对清远的了解,近四千作者,大部分通过这种阅读与书写,了解了清远的历史。笔者参加这三届,每一次都在重温这些内容,不断有新的阅读体会。笔者建议,清远的诗歌节是不是开辟创作古体诗的环节,让当代喜欢古体诗的作者吟咏清远,提供给书法者更多的书写内容。

在第三届参赛者中全国专业性的作者明显多于前两届,很多国展选手都参加了,但初评就被淘汰的不少,表现雷同的也不少。所谓的“国展体”比比皆是。对于“国展体”可谓是当代书法无法避免的事情,国展本身就是一个样板,大家都照这样来,写得多了,个性就突不出来。在这种态势与情境之下,从入展的途径来看,功力一路的书家,作品要写得比传统还要传统,比经典还要经典,才有可能入展,十二届国展如此,清远“米芾杯”亦是如此。看到大量写得还算不错的作品,在初评中被淘汰,真让人感慨。走才情一路的书家,一定要把才情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笔性要好,要能在规定的尺幅要求中写出自己的个性。笔者观察过多次的国展,现在才情一路的书家基本被功夫派所掩盖了,再有才情,不把功夫练得扎实不行。但传统是一柄双刃剑,传统写得愈深,其性情的表现就在规定的范围之中,很多人难脱藩篱。所以,在每一次国展,每一次的评审中,找到才情与功底皆非常出色的很少。此次所收到的作品,才情少功底多,抢眼的少,平实的多,这是当代展览都遇到的情况。

此次评审,评委们可谓非常严格,初评分为两组,互相交换,所有的作品每一位评委看过,只要被评委认可就可以进入复评。初评之后的复评更为严格,对一些写得相当好的,但出现多个错别字的也被淘汰。从初评到复评再到最后的终评,评委们一直都要求书体的多面性,主题的本土性,因此最后获奖入展的作品,件件皆可谓精品力作。在评审中,遇到评委争议的作品,以举手表决通过的方式确定。定评获奖作品中,有一件草书作品,有评委感觉写得很好,应该获奖,有的评委认为个别笔法并不完全准确,最后举手表决,还是落选,令人遗憾。

评审兼顾了多种书体多种形式的共存,兼顾了一些大字作品。与往年不同,现在小字作品愈来愈多,大字反而少了。另外,取法的多样性,书体之间的杂糅,表现得越来越多。

获奖的特等奖作品,其行书写的是康有为风格。康氏书风,在当今的国展中,并不鲜见,但也并不多,在二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徐渭、王铎、何绍基已经充斥书法展览之际,康有为的书风,还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此次有多件康氏书风的作品,这和康有为出生和生活于广东有关吧,在全国的其他展览中,并不是很多。

此次“米芾杯”入选获奖的100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可谓幸运儿。现在展览竞争太厉害,水平都提高了,能够入展,可谓幸运。主办单位虽然是广东书协和清远市,但其水平完全不次于中国书协主办的一次展览。

集古人诗句赞

鱼跃岂通清远峡,(唐-李绅)

咄嗟已办熏天花。(宋-释清远)

流传已入骚人句,(宋-程洵)

满山松影走龙蛇。(元-陆文圭)

一代文章来绝世,(元-丁复)

犹是轩辕帝子家。(明-解缙)

两岸青山翠欲流,(明-梁士楚)

暗香浮动赋梅花。(明-林熙春)

(吴川淮,号漆居齋主人,祖籍江西南昌,1963年出生于陕西铜川。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六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画美术馆副馆长,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陕西书协理事,陕西书协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协会员,《艺术市场》专栏评论家。)

新闻推荐

小琴田艾籺

■黎贵文友美食家余先生多次向我推荐,说位于化州市东湖市场边的“小琴田艾籺”味道不错,值得写写。最近,我决定一试风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