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上龙舟玩到冰上龙舟 坡头区武协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龙舟队的故事
图/受访者提供
今天是第十二个中国“全民健身日”,今年主题为“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记者采访了解到:坡头区武术协会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龙舟队自成立后,多年来坚持训练,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大赛,甚至远赴内蒙古参加冰上龙舟运动会。从该基地,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练和职业、业余队员,生动展现了作为体育热土的雷州半岛全民健身风采。
亮相国内龙舟赛,甚至走向国际赛场
1985年,为了推广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有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坡头区武术协会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在庞观荣、陈宏、梁大贵三人的筹办下成立,最初的队名是“坡头区菜园龙狮队”。2007年,基地开始成立龙舟项目,当时队员大部分都是坡头区第一中学和坡头区业余体校学柔道的学生。同年端午节,湛江举办首届湛江海上龙舟邀请赛,该基地龙舟队代表坡头区组织了男队和女队参赛,首次赛场亮相由于训练时间太短,只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2010年起,为了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基地龙舟队的老队员组织队友们参加国内的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并于2012年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龙舟队。2017年,因本土龙狮队员需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龙狮锦标赛,基地教练团队还转向了国际团队市场,先后组织踏浪意大利国际友人龙舟队、踏浪南非国际龙舟队、友联美国勇士友谊龙舟队、踏浪白俄罗斯国际友人龙舟队、踏浪土耳其国际友人龙舟队等。
2018年,基地的林舒教练带领队员首次拿下中国龙舟公开赛的冠军。同年,组织龙舟队参加了佛山市南海区龙舟漂移赛、中国龙舟公开赛龙舟拔河赛、内蒙古的冰上龙舟运动会。
从培养本土队员到组织国际队
中国龙舟一级裁判员、教练员,坡头区武协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总教练黄龙说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今龙舟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喜爱的现代体育运动,既有夏季运动会,也有冬季运动会。我们要更好推广龙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其中,水上龙舟和冰上龙舟的主要区别是冰上龙舟为小龙舟,船底部安装上了冰刀,舵也是刀锋类型,用的是划棍;而水上龙舟用的是划桨,最大的龙舟可达到45米。但水上龙舟和冰上龙舟的训练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黄龙和林舒教练回忆,2018年首次组队参加冰上龙舟运动会时,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爱龙舟,无国界,团队来自地球大家庭”,主要挑选了国际友人队员去参赛,“第一次参加冰上比赛,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找不到赞助商,是自费去的。还有就是队员比较怕冷,很多人是初次在北方这么冷的地方比赛,容易冻伤。”
2018年,黄龙、林舒教练参加了广东省龙舟裁判员培训班,取得了一级裁判员、教练员证书,也是湛江第一批去参加龙舟世界杯的教练员。“我和林舒给队员训练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国际队伍的语言交流问题,幸好队员们还懂一点点中文。我们的国际友人队员训练完后,在龙舟世界杯上都是代表各自的国家参赛的。”黄龙心里最难忘的,是在湖南汨罗江参加龙舟赛,国际队是首次划15公里项目,队员们是一直唱着歌划完的,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当时让我深受感动,最直接地体会到了无国界的龙舟精神。那次最后拿到冠军的还是中国国家队,队里有三个是我们的学生,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2019年,为了规范管理,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申请加入了坡头区武术协会,并把广东海洋大学龙舟队推向中华龙舟大赛,打造湛江市第一支参加中华龙舟大赛青少年组赛事的半职业龙舟队。同年4月,龙舟队训练场迁移至水域条件更好的吴川黄坡平泽上高村,另外在桂林龙门龙舟训练基地设立了漓江训练场。黄龙表示:“选择上高村是因为这里水域生态比较好,河道比较长,水上训练距离可达到20公里以上。”2020年,还计划在麻章区多设立一个龙狮龙舟的综合训练基地,主要用以推广小龙舟以及家庭龙舟文化。
在民间大力推广龙舟文化
该基地发展至今,现有职业龙舟运动员78人,业余、半职业运动员54人,社会团体龙舟爱好者130人,国际友人队员72人,平均年龄22岁,其中湛江籍队员占总人数的65%左右。
2019年起,基地和麻章区福民社区及岭南师范学院龙狮队开展传统体育进社区、校园等活动,希望让更多湛江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本土特色的龙舟运动队。同时,也在不断地培养中学生龙舟队员,让他们可以通过比赛获得成绩来参与高校的运动单招考试。
“传统体育进校园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校队,组建运动梯队;二是龙舟历史文化传播,在岭师、金沙湾一小、吴川二中都有推广。”黄龙介绍,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还在麻章区体育馆做了龙舟文化展示和推广。
希望龙舟成为湛江全民健身亮点
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于2021年11月在汕头举行。今年,天后宫龙狮龙舟基地要帮助挑选中国青少年龙舟队队员,并协助亚青会龙舟队培训运动员,目前在建预备梯队。“亚青会中国龙舟队队员是14岁至17岁,从全国挑选合适的运动员输送,要求此前有划船、划龙舟经验并且身体素质达标,等到2021年5月才能公布最终的入选名单。”黄龙希望湛江本土队员也可以入选,到亚青会上为国争光,“我们的队员需要尽快进入战备状态,逐步提高训练强度以达到赛事要求。”
在黄龙看来,湛江龙舟运动还有一些发展短板,比如管理问题、人才流失、硬件设施缺乏等,“需要协会和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加大扶持力度,共同努力提升,光是依靠个体团队是无法支撑龙舟项目更好发展的。”他认为,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龙舟训练和比赛环境,“湛江有悠久的民间底蕴,也是比较早一批办海上龙舟赛的城市,拥有一定的教练资源和运动员储备,发展潜力很大。”
黄龙建议,湛江龙舟界携手努力,多组织公益性的交流活动,恢复本地的海上龙舟赛事,并尝试引入更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大赛,向一些需要龙舟的社区团队等赠送器材,提高在民间的推广和参与度,“龙舟日益成为全球越来越多人所喜爱的大众户外运动,已经被列入市运会、省运会、全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将来甚至可能进入奥运会。希望龙舟成为湛江全民健身的亮点,不断掀起新热潮,带动体育、经贸、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更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林小军通讯员邹红艳王音默黄展鸿7月7日,高考第一天。莘莘学子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的重要战役。在每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