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项目立标杆 数字改造作引擎 “5G+”制造成5G应用落地“先遣军”
广东南沙大桥上,5G+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资料图片
更多内容请扫码
编者按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数字制造、云娱乐、在线办公等新业态涌现,而随着5G新基建的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赋能传统制造、服务业,“5G+”新业态更成“育新机、开新局”的重要引擎。
探访广东5G应用典型场景,寻找“5G+”新业态产业力量,南方日报“数字新动能”系列年度深调研第二组团——“拥抱"5G+"新业态”广东5G赋能产业发展调研日前启动,深挖5G应用落地场景,聚焦5G+制造、5G+教育、5G+娱乐、5G+办公等新业态,发现5G产业新机会。
策划陈韩晖程鹏统筹姚翀
由广东移动、TCL实业控股、格创东智联合打造的TCL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内,“5G+”制造正带来产业新生态。
该园区的机芯智能工厂车间内,智能物流车将物料精准配送到各个生产环节,整个过程实现无人控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阻碍,物流车还会主动变向。今年3月,依托边缘计算,园区完成了AMR智能物流车的5G化改造以及智能物流车与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实现全流程信息拉通、可视,大幅减少信息盲区和线上物料积压。
广东南沙大桥上,电力5G无人机智能巡检已成功应用。在5G网络支撑下,电力供应保障实现保电3个“实时”——保电作业数据实时回传、保电现场情况实时查看、现场指挥实时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广东南沙大桥无人机保电巡视工作减少至少4小时的数据人工拷贝时间。
京信通信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里,5G网络全覆盖,并在开放平台上接入移动边缘MEC功能,提供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网络服务。
2019年6月6日,我国正式发放5G牌照,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5G+”制造的各类实践已在南粤大地上如火如荼。“5G赋能千行百业,在这之中,"5G+"制造可以说是"跑得"最快的,应用场景也比较多,已经有很多大胆的探索。”广东移动副总经理蔡伟文向记者解析。
●南方日报记者姚翀郜小平实习生刘辰辰
“智造”升级亟须连接方式变革
今年5月,广东发布《广东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试点方案(2020-2022年)》,加快构建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5G与制造业各垂直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首批八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正式公布,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以及湛江六个城市。
按照规划,到2022年,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和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5G网络全覆盖,推动一批产业集群实施规模化企业内网改造。京信通信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TCL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等,位列八个标杆性项目之中。
广东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全国有41个),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广东进入世界500强的13家企业中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2019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万亿元。此前,广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六大工程”,“5G+”制造便是其中重要内容。
这为广东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提供了良好支撑,而广东制造业大省的现实,也令“智造”升级、数字化变革的需求极为迫切。“从产业革命来看,适逢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广东制造转型进程中新科技、新技术正加速应用。”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表示。
“譬如TCL这样的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的通信方式也会遇到技术难题,一是企业数据安全要求,二是传统AGV(移动机器人)不灵活,三是原有Wi-Fi、4G达不到工厂对带宽、时延、稳定性要求。”蔡伟文介绍,“"5G+"制造,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
5G技术标准演进提供更好的支撑
正如王珺所言,“新科技、新技术正加速应用”,而这背后,需要5G技术的迭代升级。
日前,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R16版本实现了5G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增强了5G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5G将更好地支持千行百业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对于引起全球关注的5G技术标准演进,蔡伟文解析。
国际标准组织3GPP已于2018年冻结了5G第一版R15。作为R15标准的后续版本,R16原定于2019年底完成,但因R15Late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R16的冻结时间也被延迟到2020年3月,后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到日前才正式冻结。
国际电信联盟ITU为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即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R16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对5G支持这三种场景的能力的完善。R15是5G第一个版本,以eMBB为主。R16的明显特征是对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能力进行补足。”3GPPSA2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孙滔说。
蔡伟文介绍,本次冻结的R16,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有了R16才是完整的5G,R16新能力的引入,将对多个行业发展产生影响。R16标准有一个重要特征,即60%的能力设计都与行业应用有关,与企业应用场景、低时延高可靠需求相联系。“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中,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极大赋能"5G+"制造。”
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待进一步完善
作为前沿应用,“5G+”制造的探索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率先展开试点探索,广东的“5G+”制造实践也同样面临一些挑战。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在项目投入上,是以多方投入的形式,而在定价上,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机制,还处于探索中,对于广东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企业而言,拟通过不同服务、不同场景来差异定价。
据悉,“5G+”制造的合作趋势,是定制服务形式,既针对工业制造中某一场景或者某个环节,进行定向的“5G+”制造改造,定制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将会是主流。而这种非标准化服务的整体趋势,也自然而然地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5G+"制造目前的掣肘来看,工业模组的开发仍亟须突破。”蔡伟文坦言。
如手机等大众消费市场产品,其标准化程度高,故而5G芯片的研发进度较为理想,但在5G工业应用场景中,形态多变,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故而5G工业模组,可以理解为5G工业芯片的研发,这是“5G+”制造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目前仍有待完善。
■广东案例
“5G+”制造助力企业直接解决业务“痛点”
“"5G+"制造,体现在这个生产环节上,直接帮厂商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广东移动5G办公室副主任赵侠向记者表示。
据悉,手机产品背面logo不清、毛边、瑕疵、色泽不均匀、表面划痕等问题,是当前国际市场上手机产品投诉的主体,有时候,仅仅是几乎看不见的划痕、印记,都会令一些手机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损失已有客户,而这些问题,部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所带来的,在实现“5G+”制造之前,很难应对。
广东是手机终端制造大省,在粤三大手机品牌企业——华为、OPPO、vivo的全球市场份额名列前茅。传统生产制造模式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困扰着不少广东手机厂商。
“工厂迫切需要在现有产线中引入机器视觉检测,通过5G回传高清图像,结合AI技术,提升质检效率,去除此类问题,确保产品质量,我们助力他们解决了这样的紧迫问题。”蔡伟文表示。
据悉,由于解决企业面临的市场痛点,在业务层面上很好地帮助了相关厂商,哪怕是资金实力不强,原有改造意愿不是很强烈的中小企业,也对广东移动这样的“5G+”制造方案产生浓厚兴趣。
而在原来最为“折腾人”的电力排障、查障、检修上,“5G+”制造也解决了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在500千伏深圳变电站,站内巡检机器人高效而精准地执行巡检任务,担任信号传输的正是5G网络。数据信息从网络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所需时间低至1毫秒,这使机器人能够更加快捷地接受信息和任务指令、传输高清视频流,5G的切片技术还能适应机器人对上下行带宽、时延的个性化需求,使数据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据悉,2018年起,广东移动与南方电网联合创新5G智能电网,发布全球第一个5G+智能电网白皮书,2019年完成了多项全球首例5G+智能电网业务端到端验证,包括配网PMU、配网差动保护等,可实现电网末梢网络故障快速隔离、快速恢复,故障恢复时长从天缩短至分钟,精确定位故障范围在150米以内,今年还将联合南方电网打造更大范围的5G智能电网示范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和市推动“六稳”、落实“六保”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保就业、保民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