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建设美丽新农村 实现现代版“田园中国梦”

湛江日报 2020-07-18 09:09

位于廉江市良垌镇后塘村的茶园基地,村民在茶园采摘春茶。 本报记者 李波 李嘉斌 摄本报记者陈彦潘洁婷邓耀瑞通讯员张思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才能为乡风文明、治污有效、生活富裕提供重要支撑。

乡村生态文明与绿色产业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湛江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廉江良垌镇千亩生态荔枝园清新怡人、坡头乾塘镇万亩荷塘美如画卷、遂溪洋青连绵火龙果基地朝气蓬勃……这些无不是湛江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与生态和谐共赢的成功典范。

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现代版的“田园中国梦”,湛江人民正在理论与行动上不断探索和奋进。

“绿色种植”培育高品质维护自然景观

夏日炎炎,廉江市良垌镇的生态荔枝园里却凉风习习,妃子笑、鸡嘴荔、桂味……核小肉丰的荔枝挂满枝头,鲜艳欲滴,惹人垂涎。前来观光的游客既能欣赏千亩荔枝园的优美风光,又能享受采摘岭南佳果的乐趣,绿色生态宜居环境频频被游客们用相机、手机“定格”下来。

这是被誉为“湛江荔枝第一镇”的廉江市良垌镇近年来发展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之一。

近年来,良垌镇依托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荔枝主导产业特点,以及农业主体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意愿,科学布局种植示范区、加工集聚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科研加工区、休闲旅游区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逐渐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2018年,廉江良垌镇成功申报农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村强县示范项目。

如何围绕“良荔”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打造可借鉴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推动良垌镇向农业强镇迈进,促进良垌镇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摆在良垌人眼前的一个亟待“破题”的课题。

针对荔枝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链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良垌镇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标准化的种植示范基地,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养生、休闲旅游开发项目,以示范引领全镇产业发展。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良垌人重要的生活理念。2019年9月,该镇创建完成生态荔枝园3500亩时,就把“绿色生态”放在第一位,在全镇荔枝产区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控制农药化肥的投入,向广大荔枝种植户推广荔枝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荔枝高产栽培化肥减量使用技术。

与此同时,廉江市良垌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发钦开始了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与一般肥料的对比试验。今年的荔枝丰收季节,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出来的荔枝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更佳,来自东北、广东东莞的客商品尝过后都连连称赞。

从去年开始,该镇还在多个生态荔枝园建成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项目,实现智能配水配肥和供给,促进荔枝健康生长,还能把大量人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在推进农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村强县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强荔枝产业园绿色生态网络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生产与旅游互补促三产融合带动致富

在良垌当地的众多荔枝品种当中,妃子笑以高产、稳产、品质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当家”品种,种植面积9万亩,使良垌成为国内妃子笑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

近年来,在合作社的积极带动下,良垌镇大部分果农已熟练掌握一整套的妃子笑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全镇妃子笑产量较为稳定,基本上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为促进荔枝销售,良垌还建成多个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荔枝专业合作社,全镇设固定收购档口150多个,参与流通人员约0.8万人,每年前来收购外地客商200多个,高峰期日销售量100万公斤以上。同时,通过互联网在各大电商平台对外推广展示良垌荔枝,让良垌荔枝在互联网中得到最大的传播。

李发钦告诉记者,今年荔枝丰收之时,该镇共计出口荔枝3000吨,其中良垌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出口占该镇出口量五成,每天都有上百箱荔枝源源不断被运送到国外。

“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是"良荔"经过直播带货,仍然能收到良好的反响。有的游客在果园品尝过就现场下单,有的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李发钦说,果园上午采摘发货,来自北京、江苏的市民下午就能收到最新鲜的高品质荔枝。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良垌镇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

尤其是该镇顺应大众旅游新趋势,邀请本地和外地的游客到良垌镇进行荔枝休闲观光,亲身体验果园一日游,将良垌荔枝与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农民从事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该镇每年通过旅游采摘活动吸引游客50万人次,通过休闲农庄展厅销售荔枝200万斤。

荔枝生产与休闲观光产业互相补充,促进产业强镇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二、三产业产值占荔枝产业总产值比重35%以上,带动乡镇及周边的农民致富,让农民共享兴村强县示范镇发展的“红利”,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前,良垌日渐兴旺的产业和逐步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还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回乡创业。

廉江市良垌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卢亚金从普通果农成长为合作社社长,见证了良垌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良垌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不仅荔枝种植规模大,目前还致力于对荔枝进行精深加工,让荔枝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该合作社一期荔枝烘干工程日加工能力为2万公斤,筹划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预计日加工能力达到5万公斤。

“通过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强化信息服务,增强荔枝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每户果农都能增收1万元。”卢亚金说。

据悉,截至2020年6月,该镇农业总产值26.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2个,带动农民2620人实现收入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产业带动力促乡村“脱胎换骨”

近年来,湛江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抓手”之一,作为推动湛江农村“脱胎换骨”的重大机遇,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采取强有力举措,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攻坚战,助力建设生态美丽新农村。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市在省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湛江市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的充分肯定,列入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发现的广东省典型经验清单。可以说,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湛江人正奋力绘出新时代乡村的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向精细化施策、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挥产业、科技、质量、品牌等带动效应,形成产业集聚,带动农民增收。湛江市辖区内有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农业主导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20年度省优势产区湛江菠萝、深海网箱养殖项目,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湛江正大(遂溪)生猪产业园、廉江市茶叶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经济作物。调整优化生猪养殖结构,做好发展规模养殖场和消减小散养殖场的“加减法”,推进育、繁、养、宰、销一体化融合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强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项目分布在全市9个县(市、区)、63个镇(乡、街)和97条村,项目承担主体101个,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乡),目前建有省级特色小镇5个。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总数量居全省第一,获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4048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规模农业经营户17251家。

四是致力打造湛江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行动,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强市,打响热带水果、北运蔬菜、南药、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特色品牌。立足区域特色,发挥资源禀赋和多样性优势,发展远洋渔业、海洋牧场,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现做强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壮大一批省级农业企业品牌,唱响一批质优品佳的农产品品牌。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省农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目前,湛江市农作物年种植良种超400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14个专家团队实现了对接,改造升级传统产品,研发名特优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近年来,湛江市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各类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高素质精勤农民。

一是充分利用农业院所高校科研优势。积极推动省农科院、广东海洋大学、南亚所等院所高校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强强合作,以建立示范基地的形式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湛江市现设有科技示范基地26个、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8个。

二是实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结合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需求,建立“需求对接、订单培养”的校企校地育才模式,聚焦培养本地人才,挖掘本土基层人力资源,做好人才增量。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全市累计培训11.5万人,带动就业5.2万人。

三是引进培育现代农业高端人才。支持涉农企事业单位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广东恒兴饲料、广东粤海饲料、广东壹号地方猪研究院等3家涉农企业建成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四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体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服务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精勤农民,倡导精勤不倦风气,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湛江市现有农业农村人才14.07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63万人、新型职业农民0.76万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0.37万人、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2.31万人。

专家观点:

结合消费需要深挖湛江特色

“廉江良垌生态荔枝园将生态种植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是三产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陈红文副教授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则乡村兴,如果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就会流于空谈。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非常重要。

村有千百种,风情各不同。滨海有滨海的特色,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湛江地域广阔,乡村民俗风情各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变换方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挖掘地域特色,保留乡土味道,结合各地乡村资源特点,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培优湛江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如依靠湛江滨海资源,与海洋科普、航海、军事等方面相融合,开发研学旅游;根据城郊位置优势,拓展体育养生;结合湛江海岛旅游,推出浪漫滨海旅游产品、提供体验式旅游等。

完善多渠道的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在广东海洋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学校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植秀成看来,通过产业融合,针对闲置土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规模化生产,能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植秀成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的构筑,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经济支撑。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融合在宏观上具有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增进社会福利等经济效应。微观上能增加经济收入、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具体功能。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乡村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构筑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的根本路径。

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驻村期间,植秀成发现,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明显,特别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比如仓储、加工、物流、品牌、科技等服务较为缺乏,发展质量、融合水平和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就如何推进产业融合落地,植秀成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的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良好的服务环境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应多渠道提供好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当为产业融合各类主体提供涉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基本服务支持。同时,推进系统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战略资源,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而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湛江乡村产业融合未来可期

“产业兴旺和三产融合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只有产业做大做强了,才能推动三产融合落到实处,同时产业融合达到一定水平,产业才能兴旺强大。”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水产养殖教授鲁义善介绍,目前湛江地区各个领域的产业融合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湛江水产产业的三产融合较为成熟,水产养殖已成规模,饲料提供、物流技术等都为水产也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水产深加工、依托水产业发展起来的滨海旅游业也较为成熟,形成了初具特色的现代特色渔业的三产融合。鲁义善进一步分析,以菠萝、荔枝等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虽然形成了种植规模,却因为缺少下沉式的加工模式,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鲁义善建议,湛江应该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立足湛江市农业比较优势,打造粤西热带农业区、南亚热带农业带、沿海海水增殖养殖农业带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新格局。

新闻推荐

社团进校园 特色从小抓 廉江探索创新小学教育,文、体、乐、舞助学生自信进取

廉江市第一小学学生参加校园足球班际联赛。许胜铭摄廉江市第四小学书法社团学生练习毛笔字。谢仁摄每逢周一,廉江市各小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