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四航局驻杨家镇公和村扶贫工作队 实施“党建+”工程 带领群众拔穷根

湛江日报 2020-06-02 08:31

公和村“合作社+基地+相对贫困户+电商”的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通讯员 欧海荣 摄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欧海荣李广用林平兰)自2016年进驻雷州市杨家镇公和村以来,中交四航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50多万元,大力实施“党建+”头雁示范、产业发展、扶智扶志、基础设施四大工程,帮助该村91户贫困户于2019年底实现100%脱贫;村中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公和村位于杨家镇南部,属丘陵地区,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3600多人,耕地面积2800多亩,地少人多,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收入较低,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中交四航局驻村工作队进驻公和村后,在四航局党委、杨家镇党委的领导下,实施“党建+头雁示范”工程,以“三会一课”为基础,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增强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念好“发展经”。目前,公和村党支部党建“基本功”夯实,战斗力强。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增加村集体和相对贫困人口收入目标,中交四航局驻村工作队坚持立足当地资源,实施“党建+产业发展”工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途径,努力做强富民兴村产业,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一方面,着力“输血”稳定增加收入。驻村工作队租用村中废弃鱼塘,将其改造成为罗非鱼和肉鸭、肉鸡养殖基地,近几年来,通过卖鱼卖鸭为村集体实现增收35万多元。另一方面,着力“造血”助力长期增收。驻村工作队通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走访,在杨家镇首家引进从事电商营销的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心香”番薯。2018年至2019年,共投入130多万元,分别在白沙镇洪富村租地136亩、杨家镇调乃家村租地280亩实施“心香”番薯种植项目,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相对贫困户+电商”的模式,由电商包收包销,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有效提升有劳动力相对贫困户的收入。“番薯成熟了一季又一季,驻村工作队及时将收益发放到贫困户手里,贫困户也能分到更多的"真金白银",心里满是甜味。”中交四航局驻杨家镇公和村第一书记孙伟望说。

口袋要富,脑袋更要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交四航局驻村工作队不仅重视物质扶贫,更注重扶智扶志,通过实施“党建+扶智扶志”工程,激发相对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贫困户陈加茂今年46岁,之前孩子在读高中,妻子身体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驻村工作队得知他有一定的养猪技术,利用扶贫资金为他购买15头肉猪养殖。工作队还为他安排了看管鱼塘的工作,每月可领到1000元工资。目前,陈加茂卖出第一批猪后,又买回母猪,开启种猪养殖模式,同时他还自学酿酒技术,一边酿酒,一边养猪。多能手的他,平时还开拖拉机、三轮小货车帮人家运货赚取运费。对于致富之路,陈加茂信心满满。

围绕制约公和村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难题,中交四航局实施“党建+基础设施”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年来,中交四航局先后自筹资金325万元,修建了后山文体广场、装修了村文化室、帮助公和村新建村卫生站,实施集中供水项目,为村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协助完成了7个自然村巷道硬底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修建三条排水渠,完善水利设施。同时还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契机,投入2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池、垃圾收集池等,组织干部群众集中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用竹篱笆圈围空地,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日前走进公和村,明显感受到这里近五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村民的笑容多了、村里的设施完善多了、居住的环境干净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展现在大家眼前。

新闻推荐

雷州:让“1米线”距离成卫生文明“风景线”

本报讯(记者邓耀瑞见习记者覃宇通讯员吴智雅)5月21日,记者从雷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虽然目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