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良龙眼母树传奇

湛江日报 2020-06-30 07:48

文/图陆悦(赤坎)

夏日,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各种各样的岭南时令佳果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禁不住口水连连。当下,龙眼穿街过巷,刮起一股甜蜜蜜的黄色风暴。

高州素以盛产优质荔枝、龙眼、香蕉而著称于世。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高州就有种植龙眼的史料记载。而唐朝年间,高州龙眼更是朝廷贡品,堂而皇之成为龙眼中的“贵族”,商贩们对此自然心知肚明,高看一筹。

而高州龙眼也不负众望,经过漫长岁月萃取,去芜存菁,品质优化,目前已形成了以储良为主的龙眼产业格局,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奏响了农民奔康致富之歌,一幢幢崭新的“龙眼楼”如雨后春笋拔起在古高凉大地。不过,当我们在品尝那些果大皮薄核小肉甜的储良龙眼时,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与一棵树有着必然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若没有这棵树的存在,就难有今日高州龙眼的繁花似锦和笑傲江湖。

作为泡在荔枝、龙眼甜味中长大的高州人,我曾多次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前往储良龙眼的发源地——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探访这棵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龙眼“英雄母树”,领略它的骄人风姿和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故事。

这棵珍稀的母树位于储良村委会院内,目前已被辟为龙眼母树公园,着意保护和供人观赏,得到了应得的荣耀。但见园内一棵高约15米、树冠直径约20米、占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的伞状龙眼树,耸立在天地之间,任凭岁月和风雨亲吻。尽管它已是一位年将七旬的“老人”,树干也略显斑驳,但依然枝繁叶茂,挂果累累。不过,从外观上看,或许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太多奇特之处,与我老家村中那几棵龙眼老树形状、大小均不相上下。可就是这棵看似寻常却不寻常的龙眼树,黄褐色皮肤内包裹着无与伦比的能量,是庞大储良龙眼家族的先祖。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还是“无儿无孙”的它,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繁殖,后代不但遍布省内外,有的还旅居东南亚,可谓子孙满天下。据统计,目前储良龙眼种植面积已达250万亩,仅高州就有几十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龙眼第一品牌。而这些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山头山坳、村头村尾、屋前屋后随时可觅身影的龙眼树,“祖籍”皆属高州,其热腾腾的体内奔涌着它的血脉,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英雄母亲”的神奇与伟大。

纵观世上任何奇特的事物,必有其奇特之处。几十年前,储良村有一大户人家,其主人莫耀坤是个远近闻名的“果树迷”,家里栽培着一个百果飘香的“耀坤园”。过去在高州,龙眼颗粒大的称广眼,而颗粒小的则叫鸡眼。七月流火的一天,正是龙眼成熟时节,莫耀坤到老屋后方的南蛇山观光,冥冥中眼前一亮:山上隐藏的一棵野生龙眼树,果实丰硕,不但颗粒要比普通广眼大很多,而且肉质清甜可口,嚼之如饮甘露。大喜之余,他便叫来家丁对该树圈枝嫁接,并很快长出四棵幼苗。于是,他把其中两棵幼苗移至“耀坤园”种植,而另两棵幼苗则送给同村兄弟种植。巧的是,不久深山中那棵老树便被人砍伐,其身后就只留下这四棵嗷嗷待哺的生命。真可谓在对时间幸遇对的人。几度寒暑几度春秋,这四棵幼苗,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可凡成大事者必劳其筋骨,因为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这四棵树先后有三棵不幸在风雨飘摇中夭折,唯有“耀坤园”中的其中一棵顽强存活,拔节生长而成为擎天大树和一代果王,缔造了人间传奇,见证了家族辉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这棵名不经传的老树也迎来了生命的春天。1980年,年年展现优良果品的它,引起广东省农科院关注,派来专家组现场考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和鉴定,确认其为珍贵优稀品种,并收入全国优稀龙眼基因库。之后,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农科人员不分昼夜嫁接、栽培和推广,在高州迅速掀起了一股种植储良龙眼的风潮,而其中沙田镇漫山遍野几乎都是绿油油的储良儿孙,使这棵饱经沧桑、孤独无助的老树得以焕发青春,开枝散叶,结出累累硕果,造福人间。

如今在高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一斤龙眼一斤米,百棵龙眼四头牛,耕田饱肚耕山富,种果五年起新楼。”据悉,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郡高州,正在以这棵龙眼母树为着力点,精心打造和提升龙眼产业文化,进一步擦亮储良龙眼品牌,以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我想,这棵富有传奇色彩的龙眼母树,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鱼得水,书写出更多更动人的传奇。

新闻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 传承端午文化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赤团宣报道: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6月23日,共青团赤坎区委员会、康顺社区新时代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