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守护人 火灾逆行者 记湛江消防支队海东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张志添
通讯员钱海军
2008年,廉江市营仔镇居民火灾,是他孤身冲进火海勇救5名被困人员;
2010年,茂湛高速槽车20吨天然气泄漏,是他率队成功实施堵漏;
2013年,吴川发生洪灾,是他巧用材料制作“救生舟”救出15名被困群众;
2015年,雷州市高层住宅火灾,是他驾驶登高平台车在近60米高空抢救转移65名被困群众;
2015年10月4日,受18级超强台风“彩虹”袭击,湛江市富多液化石油气公司800多吨液化石油气发生严重泄漏,周边还分布有东兴炼油厂、新奥燃气、中海油等10多家危化品工厂,爆炸危情一触即发!是他作为攻坚队长,连续奋战4个小时成功堵漏,及时化解了爆炸险情,保卫了10余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就是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湛江支队海东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共产党员张志添。23年来,他一直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在危难面前敢于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参与抢险战斗4000余次。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9次,荣获过“中国好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等一系列重大荣誉。
保家卫国,是他投笔从戎的初心
1997年,张志添投笔从戎,加入武警队伍。2000年,他主动申请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当时有人问他:“当武警兵好好的,为什么要做消防员?”他说:“因为消防员离战场更近,离火场最近,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最能体现人生价值。”刚转到消防队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把自己定位为第一年入伍的新兵,自我加压、勤学苦练。知识不够,他就用千百次的实践来弥补;技能不强,他就用双手和汗水去磨练。平时,别人练他加倍练,别人休息他偷着练。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和日夜不辍的韧性,他从消防“菜鸟”成长为业务标兵。
2010年5月,他带领开发区中队取得了湛江消防“铁军比武竞赛”第一名;同年7月,他又带领湛江专职消防队夺得省消防部队“迎亚运、铸铁军”比武竞赛第二名;2011年7月,他带领湛江支队装备技师集训队参加省消防总队装备技师大比武获集体第二名;2014年7月,他带领湛江特勤中队参加全省特勤队伍大比武,获全省第四名;2016年8月,他带领湛江特勤中队参加全省特勤实战化比武,获全省二等奖。
建功立业,是他恪守初心的信念
2015年,受强台风“彩虹”袭击,湛江市富多液化石油气公司3个罐体800吨液化石油气同时发生泄漏、无法关阀,如若不能及时堵漏,随时可能引发一场特大爆炸事故。
在面对泄漏情况严峻、爆炸险情重大、登罐堵漏艰难、救援环境复杂4大救援难关,面临生死抉择,张志添扛下攻坚大旗。他带领2名攻坚成员深入泄漏区进行堵漏。3号罐体泄漏口位于罐顶,离地20多米,台风毁坏了登顶检查的铁梯,无法直接上到罐顶。他果断采取先用竹梯登高、再利用罐体喷淋管道往上攀爬,一人当先成功登顶。罐顶不断喷出几米高的白气,发出吱吱声,令人不寒而栗。他围着泄漏口苦苦思索堵漏方法。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他最后决定采用“木塞横杆加压堵漏法”进行堵漏。他把堵漏任务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后,慢慢将木塞移到喷射口上方猛地加压,队友及时协助压下木塞,另一人及时用木锤锤打木塞,将木塞打下30多厘米后,他马上对木塞进行加固处理,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成功完成3号罐体堵漏。此时2号罐仍然在吱吱喷气,他顾不上休息,带领队友连续作战,顺利完成2号罐的堵漏作业。
由于处置及时妥当,一场重大危机得以成功化解,他也因此被公安部荣记个人一等功。他说:“当时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遇危险时,每个消防员都应挺身而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甘于奉献,是他初心不改的印证
张志添在基层奋斗20多年间,双亲先后离世,但他都未能陪伴在身边。他与妻子聚少离多,直至小孩6岁时,妻子才随军带着孩子从福建老家到湛江与他团圆。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阻击战骤然打响,好不容易请假回一趟家团聚的张志添再次主动请战,大年初二就回到队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湛江作为广东与海南渡海主要途经地,留置场所多,10家定点医院、14家定点留宿宾馆酒店中,共留宿湖北籍人员近700人,灭火救援压力大。张志添是防化洗消队伍的“专家”。针对湛江防疫情况,他立即根据辖区实际,结合多年处置危化品事故经验和扎实功底,加紧制定预案,钻研定点留宿宾馆灭火救援、定点医院病员疏散等6套疫情处置战术战法,同时为指战员编制了简易的涉疫灭火救援个人防护指南。通过每天坚持开展3次以上的模拟训练,队伍涉疫警情的处置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张志添说:“涉疫灭火救援在自己辖区发生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只有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会有足够的能力面对"万一"的情况,才能给为国家打赢防疫战,贡献我们能够付出的最大力量。”
新闻推荐
今年春茶量少质高 湛江市茶产业迈过“寒冬” 春光正好 春茶向暖
4月18日,茶农正在廉江市良垌镇后塘村的茶园采茶。本报记者李波李嘉斌摄本报讯(记者林艳芳)春风送暖,又是春茶飘香时。记者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