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精准施策全力以赴争双胜
通讯员梁晖
图/本报记者张锋锋
阴晴相间的3月,鉴江畔的吴川,无论是秧绿尽染的大片农田里,还是吊臂挥转的建设工地和机声隆隆的工厂,复工复产的火热场面处处可见。
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副重担,吴川市各级党委和部门把夺取“双胜利”作为检验执政能力的“大考”。吴川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扎实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出27条措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精准施策提升行动效能,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复工场面宏大
红的土,绿的林,高耸的吊臂,疾驰的卡车,轰隆的机声,流淌的热情……3月17日,在无人机镜头下的湛江机场迁建项目施工现场,蔚为壮观。
湛江机场迁建工程项目是省及湛江市的重点项目。据悉,在员工复工率达100%的基础上,他们一方面组织5个测温岗专人值班,对防控工作实行网格化全封闭管理;另一方面,针对施工遇到的各种新困难,多方及时沟通,形成明确的分工责任,力求迅速协调解决,确保无障碍施工。截至3月17日,湛江机场迁建工程的航站楼工程总体进度完成了18%。
同日,在位于吴川大山江街道的吴川市环保热电厂项目及配套设施施工现场,工人们各就各位,对主厂区、办公楼、厂区边坡等子项目进行施工。至当日,该项目总进度已完成52%,其中,主厂区已完成60%,渣库14m层结构施工100%已到顶;办公楼已完成70%;烟囱主体结构封顶;配套设施已完成60%。目前,到位的340名员工全面施工,在强化防控的同时,通过精细管理,想方设法赶回因疫情被耽误的工期。
在汕湛高速公路吴川支线项目鉴江特大桥工地现场,一辆辆挖掘机、压路机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平整路面基层。当天,这座全长1207.5米的大桥,钢筋绑扎、混凝土拌合站、预制梁场等施工线所有工序班组均已到位,其中一线施工人员500多人,大部分由施工方自主包车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8省(区)分批接回,推动全面复工复产。为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在室外通风的情况下,每个工点的每道工序作业人员不超过20人。
在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较大的鼎龙湾国际滨海旅游景区,在建项目正在落实复工,物管人员悉数上班。记者在游客接待中心大堂看到,所有休息桌椅严格按照防控要求的距离摆放。景区内,园丁在绿化带里修剪着植被,头戴斗笠和口罩的景区保洁人员驾驶着电瓶车巡回清理,连草坪上黄花风铃木的落花也清理得干干净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做好准备,随时迎接疫情过后的首批游客,其中德萨斯水世界已按往年5月份开园的标准完成了细致的筹备工作。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吴川市34个在建重点项目从2月下旬起已全部实现复工。目前,正进一步强化在建重点项目的综合指挥和统筹协调。该市发改局牵头各部门组成重点项目复工推进工作专班,抢抓春季施工的黄金期,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加快推动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
“智造”企业引领制造业复工复产潮
3月14日,黄坡镇的产业园区内,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国联水产集团智能化食品工厂大门前,一辆辆待进厂区的冷链货车在接受近乎严苛的防控监测措施,不但人测温,鞋消毒,连货车轮胎及厢体也要喷洒消毒液,外来货车司机还需上报最近半个月行程,经检核一切正常后方可进入。
这座国内对虾加工能力最强的现代化智能工厂,在同业中有“中国虾王”的美称。早在今年2月10日,便在当地政府、国联水产集团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实现复工复产。当时在普遍处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业界创下了几项纪录——复产最快、复产自动化程度最高、产能最大。该厂在湛江市农业龙头企业中,首批响应省农业厅向湖北捐赠农产品的倡议,发运价值300多万元的水产冻品驰援湖北战“疫”最前线。
在该“智造”厂的总监控屏上,各车间智能化自动流水生产线前,工人身穿密封式卫生工衣忙着生产,“马力”全开。一系列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如自动剥虾机、速冻生产线、自动化包装线、立体无人冷库、无人车、堆垛机……运作不停。一条虾从进厂到加工成虾仁,在打包装入冷藏库,整个过程可在3分钟内完成。
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一导入工业4.0设计理念智能化工厂,为湛江加工业大为“长脸”。复产初期,当不少同业还在为召回劳力犯愁时,该厂借助“装备”之优大领“风骚”,当时尽管到岗工人不到往常的一半,八条生产线只有一半复工,仍实现日产数十吨市场急需水产品的奇迹,居同业前茅。目前国联水产车间可持续向国内市场大批发运虾仁、虾饺、虾滑、小龙虾、冻罗非鱼片和野生小黄鱼等半成冻品,解冻后即可烹饪食用。产品的升级,不但提升了传统水产加工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对战“疫”期间上游水产养殖业的持续运营提供了强大拉力。
随着该厂开足“马力”,当地水产养殖业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塘头积压,种苗无法及时入塘等困难大为缓解。“中国虾王”令人折服的抗疫复产速度,对产业链上下游均发生深远的影响。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双重困难中,凭借“智造”优势,迅速复工复产,令行业信心逐渐恢复。随着政府迅速开辟“绿色通道”,推出政策性金融扶持措施,令他们对信心更足。未来将结合政府的精准施策,进一步推动管理精细化,强化贯穿于剥虾、速冻、蒸煮、精深加工、包装、仓储等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运用,进一步提升公司海洋食品制造的智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凸显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的优势。
在鉴江产业园区内的广东百如森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随着工人们操作制衣机械的密集运转声,一件件战“疫”前线急需的防护服经消毒后包装入库。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该厂迅速投入500多万元改造车间、增加设备,24小时施工,仅10多天完成了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十万级无尘净化车间的装修,成功转产防护服,目前日产达2000套。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吴川市委市政府早谋划早行动,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早在2月8日便设立“复工复产复学”工作组,统一指挥,全面统筹,实现专人专责。吴川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加密极具针对性的专题调研频率,采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截至3月17日,吴川市复工复产企业共735家,复工人数39779人,复工率95.3%。
农业复产与脱贫奔康同频共振
3月15日下午,鉴江畔的黄坡镇稳村,扶贫番薯产业基地的沃土上,大片薯苗在清劲的江风吹拂下叶片摇曳,200余亩节后首批栽下的薯苗,在阳光下舒展着绿油油的悦目色彩。
帮扶对象老吴指着这片薯田称,按每亩5000元产值算,过不了多少时间,这片薯田就能带来百万元产值。谈及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的变化,老吴口罩后的脸容里,显露出欣喜的皱纹,“番薯是我们村的传统特产,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连片种下番薯,第一年就告别了村子里的破房子,第二年就收入就更好了,现在想来,再种几年,还能到城里买套商品房呢。”
当天下午,离稳村不远处的大枚陈村,连片数千亩大型的现代农业综合体里,春耕农地秧绿如毯,休闲农业的时令花卉田里,由波斯菊、石竹、紫花马鞭草等花卉组成的桑格花海,吸引了戴着口罩的市民络绎不绝前往踏青。在缀以精心设计的乡村小景观的花海里,该大型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工作人员并不时提醒踏青市民拉开距离。
以大枚陈村为中心的该农业综合体,有乡贤回乡牵头投资建设,涵盖4个村委会20多个自然村的该农业综合体,融农业与休闲为一体,规划总面积达12000亩,目前已盘活的6000多亩农田,全部实现复工复产。随着这一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加速建设,周边村庄村民将彻底告别传统低效的细碎化农业生产模式,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既可赴经济发达地区经商务工,又可留守在农业综合体里实现“家门口上班”,将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
据悉,吴川市今年春播计划中的18.12万亩早稻,已全部播秧完毕。目前,该市正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抓紧梳理并调整优化一批扶贫项目,做大做强富农兴村产业,全力加强就业扶贫,并加强消费扶贫,组织好产销对接,抓紧解决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让复工复产与脱贫奔康同频共振。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吴川市委书记全可文在部署该市“两手抓”“两促进”工作时表示,在防控方面,必须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主动适应新形势,从全面防控转为精准防控,科学实施动态防控策略,把“外防输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强化防控。在复工复产方面,要变压力为动力,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制度,按照“一企一策”要求,精准对接协调;实行“一企一员”,派出专员到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要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供给,用好用足各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有关惠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多渠道带动和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通过稳就业稳物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明聪通讯员林将将林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吴川市税务局加入“科技战疫”的行列,用科技的力量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