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9天
口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谢娟霞
整理/本报记者林小军
通讯员曹锐
1月21日
每年春节,医院照例都会安排应急队,今年和往年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上班10年,第一次可以从年初一休息到初三,简直高兴到不能自已,早早和老公计划着各种新年活动。但在护长发布信息,抽签决定值班的时候,我自告奋勇地报名了。我想着我娘家在远方,不需出远门,我可以的,我可以让科室其他姐妹过个好年,轻松没压力。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过就是到兄弟科室支援,在哪都无所谓,并没有什么特别。
1月24日
下夜班还沉浸在深度睡眠中的我,被高护长的电话唤醒。下午回到医院接受培训,脑袋还未曾清醒,得知将去感染科支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一脸懵懂,回家告知老公一声,老公没有反对,只是叮嘱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1月25日
大年初一,一家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回婆家拜年,接到电话待命。第一阶梯的小伙伴已经去支援了,立马让老公调头,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过了大年初一,一天都在想着家人。晚上8点接到通知立马前去感染科支援。外面下着大雨,还好有热心同事送我去,参加培训到11点多,立即上岗。容不得我思考那么多,就这样走上了支援一线。那一晚真的好冷。
1月26日
下夜班的我和同事方琼朗,凌晨打不到车。我们步行回家,无力的脚步,空荡的肚子,回家沾床就睡。睡醒后家里漆黑一片,内心孤独。
1月27日
支援的日子排班非常简单紧凑,APN休,高密度的轮转,因疫情的形势严峻,我们无法回家,更换新的工作环境等,种种原因让自己不太适应,努力告诉自己要坚持,给自己加油!我内心的惶恐不安很快就消失了,来自科室领导每天的嘘寒问暖,来自小伙伴的温馨问候,医院领导日夜加班马不停蹄地为我们筹集物资,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奋战在一线。
1月28日
和孩子分开几天,老公在值班也没法回家,只能视频。两个孩子的笑脸让我泪流满面。女儿和我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回家呀?再不回家,新房子就变成旧房子啦!视频中哭着喊着想妈妈爸爸,让我内心一度崩溃,只能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很快就可以回家陪你和弟弟啦!”
对不起孩子,但不能有负于国家和人民,只愿妈妈可以做你学习的榜样。
2月1日
下班回到宿舍,有惊喜。护理部梁仁瑞主任、护理部陈月霞、血液内科龚声珠护长,为我们所有抗击疫情的护士姐妹送来了新春祝福,为我们的辛苦点赞,为我们的付出点赞,瞬间温暖了我们的心。感恩有你,谢谢你们!
2月2日
从支援的第一天,科室收治了一名阿公,阿公的夫人因确诊肺炎在附属就医,阿公因病毒疑似被隔离在我们医院。阿公以前是一名高级化学工程师,现在患有老年痴呆,行动也缓慢。在隔离时,情绪十分低落,常常念叨着“没用了,活不下去”之类的话语,拒绝进食。为了能够让阿公进食,我们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给他准备食物。每班的小姐姐精心喂食,终于在2月2日的晚上出院了。来自家属的感谢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2月3日
已经感冒了,穿上厚厚的装备,不停地打喷嚏,一直冒汗。在患者面前不敢咳嗽,害怕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护目镜上的水雾,使我眼前迷蒙。下班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眼泪鼻涕全挂在脸上,容颜尽失,狼狈不堪。我想:我真厉害!我太棒了!但是出门看到外围的小姐妹累得蹲在地上,觉得愧疚。如果不是因为有她们在背后跑上跑下为我们付出,我们如何安然奋战前线。医院上下齐心协力,各个后勤行政部门的付出,他们想我所想,急我所需,常常一提出问题,熬夜都为我们解决,就因为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为我们付出,我们才能负重前行。
新闻推荐
整理/本报记者林小军通讯员曹锐何龙娟,是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内科的一名护士,丈夫严聪则是医院普外科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