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载春风临海气 《春风集》前记
《春风集》封面。【人物简介】
邱春保,广东雷州人,主要作品有:诗词《春雷集》、《春秋集》,北京古籍书局出版社出版。
一高峰无可逾越“诗人何为”?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匆匆过去了。邱春保先生的《春秋集》也已经问世五年。这五年中间,中国的旧体诗词是比较活跃的,因为有“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大背景在。
然而,笔者常常思考还是那个老问题,即“诗人何为?”究竟旧体诗词有没有必要锲而不舍,如果有,以什么样的旋律为书写的主调?
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没错,唐诗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并称“双绝”,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宋词而言,不说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不说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辛稼轩的“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仅仅苏东坡词,仅仅苏东坡的“浣溪沙”词,仅仅“浣溪沙”词里的饮酒——“酒醒南望隔天涯”“醉中还许揽桓须”“垂白杖藜抬醉眼”“樽前诃手镊霜须”……奇思妙想,精光妙理,吾侪写得出来吗?
或曰:我们就是自娱自乐,无意与宋人争一日之长。
2019岁末,读了邱春保先生的《春风集》,小有心解:既然写作是一种生存方式,既然面对高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那么,无论用体裁旧,都是自己血管里流出来的血,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能够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写出120首声情并茂的词作,谈何容易。然而邱春保做到了,做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笔者的解读过程,恰恰是理解“诗人何为”的过程,算不算得上“知音”,尚需广大读者验证。
二关于“词为诗之余”的辨析
众所周知,词是“诗余”。但是关于“余”字的解释却大有不同。或曰是“诗余”仅仅是词的别称,并无高下之分。或曰指诗歌字面外的内容,近乎“意境”。或曰“诗余”是“曲的别称”。无奈后人望文生义,片面的认为,词,只不过是诗的“剩余部分”,诗成了“正道”,而词疑似“附庸”。
窃以为,诗词的比较,并不是要判定地位的高下,正如不能把王羲之和赵孟頫进行高下比较一样。所谓的“诗余”,窃以为不过是“继承”“后起”的意思。
从诗词的形式方面考察,邱春保先生的《春雷集》《春秋集》与《春风集》,进一步证明了诗词的难分高下。首先,较之前两部近体诗集,词作《春风集》建构更为多样,句式更为灵活。稍作统计,《春风集》120首词作,居然涉及《暗香》《八六子》《八归》《拜星月慢》《长亭怨慢》《法曲献仙音》《孤雁儿》《《离亭晏》《柳梢青》《迷神引》《曲玉管》《倾怀》《青门坎》《庆功春》《天香》《唐多令》《太常引》《西吴曲》《宴清都》《一丛花》《月下笛》《引驾行》《醉蓬莱》等80余个词牌——多半为《湛江晚报》首发,这在中国当代词作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其间既有小令,又有长调,既有平声韵,又有仄声韵,句子从二字到十几字,变化之丰富,亦非近体诗所能及。就质量而言,从网民、报刊读者,到编辑、专家,皆认为《春风集》在艺术表达上比此前的两部诗集略胜一筹,至少毫不逊色于前两部诗集,这其中也不无词作本身表达灵活的形式感的助推。
况周颐序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曰:“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是故浑然一体、妙笔生花、性灵毕现、风骚两挟既为词作的高境界,也是诗作的上乘要求。在审美特质面前,“诗余”云云,仅仅是一种体裁的称谓也。
三关于凝聚笔端的“海气”
“浅滩波来,高天燕去,斜阳隽远樯帆旧。碧海泱泱淹日,飞浪高愁,过沙洲。绿岛堆烟,银沙蒙霭,晚霞晏灿回云逗。朗月临窗,远处渔火星幽,缓凝眸。”——邱春保写的是南三岛,心底涌动着的,却是整个的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是一个被大海环绕着的所在,离开了“水文化”去考察湛江人文和湛江诗词,一定是不全面的。与“每遇大水必观”的孔夫子不同,邱春保先生似乎不必特地去“观看大水”,因为他就生活在大海的怀抱里。对于抬头低头全是碧海的人,“湿漉漉的文字”是地理的必然,也是人文的必然。虽然都是写家乡的水或者亲见的水域,虽然都是写“来疑沧海尽成空”的壮观,与《春雷集》《春秋集》相比,这部《春风集》显然是“海气”更重的,120首词作,居然三分之一写到了海。远的如“烟波浩渺,浪高雨还骤,舟楫绝路”,近的如“一桥跃海,看长虹雨歇,孤云远逸”;状物的如“仙井不枯云为水,神龟永在殻无尘,烟雨动莲音”,写人的如“船仓讬载春秋满,高歌乘浪过龙门。向南斗、深处拖网,祝涛靖同樽。”总而言之,是一位“海之子”在绘写四十年间深深浅浅“海的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邱春保的“海气”的描摹中,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例如《沁园春·南海风云》里的句子:“汉渔耕丝路,舟樯帆橹;清晨弄网,暮夕盈仓。皇燕春归,烟鸿南返,历代悠悠云瀚长。亁坤转,望鲸涛杳渺,旷宇迷茫”全诗以“雄狮醒,问天高几仞?试看番邦!”作结,让同龄人很容易记起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与“试看天地翻覆”。
在对于“海气”的描写中,《春风集》有两大特色。
首先是大气与细腻的结合。王国维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真就是善,真就是美,大气与细腻不仅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没有细节的“大气”易于“空”,而缺少胸怀与格局的“细腻”则易于“小”。熟读宋词的邱春保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因此,其词作每每能够大处着眼而小处落笔。例如写他的老家雷州东西洋。
东西洋堪称“海中平原”,连结8镇共22万亩,坦荡如砥,“万顷连云”是旧时“雷阳八景”之一,今日号称“广东第一田”。一个生长于斯的“土著”是幸运的,因为大海的壮阔与平原的辽阔共同滋润着“地之子”们丰腴的心灵。虽然“田畴披绿,野原舒旷,紫燕双飞喃语。耕夫挥汗放歌声,换来不须天赐与”概括地描摹了“纵云入海,陌阡归牧”的家乡,但诗人意犹未尽,又逐一细描东西洋的春夏秋冬:春天是“烟渺渺,野朦朦。春柔芳草远,蝉倦梦乡浓。东西田畈纹青绿,南北横阡归乐耕。”夏天是南水北水“联袂双溪古渡头”“万顷黄熟待夏收,妇孺上陇畴”。秋天是“露草鹅黄,昙虹彩挂,穹宇夕斜澄”“邑村起炊烟,路鸦情绻。点点山岗,黛蒙色浅见溪涧。”冬天是“旷野冬来霜满地,草枯雁去无留意。反季大栅田陇起。瓜菜柿,绿秧清翠人欢喜”——不是深深地热爱,没有身临其境,没有画家素描般地细细地体味,如此细腻的句子是“挤”不出来的。
其次是人文历史与眼前景物的结合。严格说来,“海气”其实还是“人气”,正所谓“人化自然”。《春风集》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周边印象颇深。例如南渡河与“共工怒触不周山”而“百川水潦归焉”的关系;“谢鞋山”的由来与国内独一无二的百亩连片野荔枝林的传说。最为典型的是诗人笔下的烽火角水闸,那是诗人当年当兵的地方。诗人以豪壮的“江城子”唱曰:“烽台残角见苍黄。北山岗,南芦塘。十里长堤,一闸耸云廊。数万军民效舜禹,擒水魔,震龙王。酒酣神仙月临窗,遗石荒,为旗梁。广海天阔,波靖竞千樯。故地吉祥老夫颂,回首望,已沧桑。”远观与近思齐飞,历史与现实交织,把人文精神与中华民族移山填海的伟大传统融合得天衣无缝。
刘禹锡诗曰:“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大海与涛声是言语,也是人意。
四关于词作的“现代意识”
现在词坛上有理论曰:要学到古诗词的精髓,殊多不易。因为一大难点就是用语的限制:你必须用古人的字词句作为语言材料,可以模仿、借用、化用乃至“艺增”,却无法脱离古汉语的窠臼。于是向左走,很可能食古不化,陈陈相因;向右走,又很难把现代的人“声光电化”的生活写出来。
其实,这种理论亦不无偏颇。试看在词学界久负盛名的《启功韵语》,现代词汇、北京口语乃至西药名皆有出现,而且拿捏得天衣无缝。例如其《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症》:“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其续篇还有“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用于随意自如,丝毫不让人觉得“隔”。
步启功先生的后尘,《春风集》在用现代的词汇表达现代人的感情方面,作出了可喜的尝试。例如《沁园春·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电波诡射星遥。人间事嫦娥笑颤腰。有手边点划,想思数码,延绵旋律,默默沉霄。”就是把自己当无线报务员之际的军旅生涯嵌入了词作,“电波”“数码”云云,纯属现代词汇入诗,且自然流畅。
尤其值得注意的邱词里“生存意识的现代化”,例如环保意识。“求霞几缕,还蔚蓝碧!”这是对于家乡的关爱,更是全力维护“低碳生活”的现代人的自觉。
10年前,笔者与邱春保先生一见如故。那原因一是同龄人,又都当过兵。二是因为都喜欢舞文弄墨。三是又都喜欢小酌两杯。近年来,我四处辗转,大家见面愈少也愈发珍贵。如今,10年前所设想的“三春过后尽开颜”,已经完成,可喜可贺。若到雷州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就那么一住,还能够没有续集吗?
2020年元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艳芳通讯员苏堪文报道:2019年12月31日,在通明海上,随着最后一块现浇箱梁浇筑平稳完成,通明海特大桥西引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