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传承 加大文创转化 以文促旅 文旅融合

湛江晚报 2020-01-10 09:00

人龙舞。记者李波摄记者刘金凤

城市发展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作支撑,如何加强民间工艺传承,加大文创转化力度,让湛江优秀的民间文化讲述更加动人的“湛江故事”,成为了本届政协会议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湛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是古越文化、土著文化、汉闽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汇聚地,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湛江现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200多种,有国家和省级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2个,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非遗项目45个、市级非遗项目近100个。

一批民间艺术成为“城市名片”——人龙舞、醒狮、石狗、飘色、傩舞、舞鹰雄、舞貔貅、年例、游鱼、海上龙舟、造船技艺、蜈蚣舞、网龙等特色民俗和民间艺术闻名全国,参加国内外各种展演和比赛获得奖项230多个,其中有4个项目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有3个项目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央视春节元宵晚会等演出,应邀出访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彰显着湛江特有的文化个性,成为对外宣传湛江的文化名片。

湛江文创讲述“湛江故事”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湛江民间工艺光彩照人的一年:湛江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不仅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还赴山东青岛、杭州、广州参展中国民博会,角逐“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国”字头的专业展台上频频亮相,展示博大精深的湛江海洋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工艺,讲述着一个个色彩缤纷的“湛江故事”。

在一次次走出去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湛江的民间工艺师们不仅收获了奖项,还获得了创新的灵感、发展的自信。如何让传统的手工艺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进入旅游消费领域,促进文旅融合,是他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议题。

有着丰富民俗文化的湛江,地方特色民间艺术200多种,其中泥塑、陶瓷、木雕、竹刻、彩扎、漆艺、贝壳画、草编等项目都属于民间工艺,有很大的开发和转化空间。如何加大转化的力度,让民间工艺在文创的路上华丽转身,仍需各方努力。

五点建议推进文旅融合

如何利用好这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增强文化自信,以文促旅,文旅融合?本届政协会议,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关于加强湛江市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建议》为题,就打造“文化名片”,推动文旅融合建言献策。

该提案称: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是湛江市滨海旅游的重要载体,推进以文促旅,加大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无形资产和资源,并就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五点建议:

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传承利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党委政府应尽快把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传承利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要加大力度扶持,对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的传承人或团队的扶持要制度化。

比如,对人龙舞、醒狮、石狗、飘色、傩舞、舞鹰雄、舞貔貅、年例、游鱼、海上龙舟、造船技艺、蜈蚣舞、网龙等有特色的大型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创新性发展,让其更具观赏性,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分类扶持小众项目。鼓励专家学者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度挖掘、深入研究。做好民间艺术家、民间技艺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对申报成功的传承人或团队列入资金扶持范围,支持他们进行技艺的创新和教学,立足于新时代,进行尝试实践,探索传承发展新路子。

加紧研究和整理记录。由政府文化部门牵头,整合高校、企业和民间力量,组成联合调查队,到镇村调查采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的历史、表演程式、影响范围、传承状况,进行集中整理研究记录;在研究和整理记录的基础上,出版专著专刊,填补该领域空白。

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培训。随着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民俗民间工艺空间缩小瓦解,非遗或民间工艺人才队伍正面临严峻考验,对民俗民间工艺人才的培养急需摆上日程。民俗民间工艺人才培养,也应该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在尊重长期积累起来的创造特色和技艺特点的基础上,培养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兼备的新时代传承人。

打造传统文化品牌。“雷州换鼓”与“海上丝路”是两大千年历史文化遗产招牌,可以通过创排大型主题舞台剧凸显“雷、海”两大板块色彩文化内核,组织人员加工、提炼、挖掘、排练、上演,融入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艺术类别,成为湛江市大型文旅代表性节目;也可以组织湛江市重点作者(包括国、油、版、雕等各画种)进行创作分工,将其创作成反映湛江市历史文化的大型画卷。此外,人龙舞、醒狮、飘色、傩舞、舞鹰雄、舞貔貅、游鱼、海上龙舟、蜈蚣舞、网龙等具有强大表演程式和可观赏性的传统民俗,可通过举办专门的展示演出活动,让其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新内容、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手段;作为各地举行的节庆活动、旅游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展演,用自身魅力为湛江代言,让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辉映。

建设民俗文化大观园。规划建设好湛江民俗文化大观园,集中展示全市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含成品和制作流程,专属版权的除外)。各县(市、区)可依托当地博物馆,设立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展厅,展示本土的代表性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镇或村可建立民俗室(村可建在文化楼或祠堂里),建立起纵横交错的民俗文化展馆网络。将展馆打造成为本土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加深对湛江市的认识和喜爱,成为讲好湛江故事的重要窗口。并以此为依托,开发系列民俗民间工艺品,让民间工艺“来于民间归于民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物品,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做好滨海旅游这篇文章,促进湛江旅游业加速发展。

新闻推荐

通明海特大桥西引桥顺利合龙

本报讯记者林艳芳通讯员苏堪文报道:2019年12月31日,在通明海上,随着最后一块现浇箱梁浇筑平稳完成,通明海特大桥西引桥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