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财政民生类支出413.77亿元 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办好民生实事 交出满意答卷
本报记者潘洁婷
民生保障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的体会最真切。
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1月9日开幕,湛江市向大会提交2019年民生“答卷”:全市财政民生类支出413.7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6%,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更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湛江百姓。与会代表纷纷点赞,希望市委、市政府继续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新时代湛江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学有所教
市区义务教育学位新增1万个
家住赤坎海棠路的周冰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个双职工家庭日常最大的烦心事,就是孩子的上学接送问题。自从家附近的市十五中开办了小学,她卸下了心中的大石头,2019年9月,她的两个孩子就近入学,入读市十五中小学部。说起照顾两个孩子,周冰感激地说道:“两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要不是家附近开办了小学,我都不知道多费多少心力。”
2019年秋的开学季,麻章城区的家长和学生们也很高兴,因为家门口的学校——麻章三小开学了。家长庞小姐告诉记者,麻章的公办小学学位资源紧张,每年新生家长总要为学位发愁,今年麻章三小开门招生,麻章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作为学生家长,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惠民的成果。”
一所所新学校的投入使用,正是湛江重视民生,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缩影。过去一年,市教育部门落实《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截至当年11月底,湛江市市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新增10680个,其中新建成的市三十二中2520个、开发区三中2520个、麻章三小1620个,改扩建中市十五中945个、市八小675个、市十六小180个、市四小200个、市三十二小150个、市二十八中600个、市三十七小550个、麻章二中720个;全市新增(改、扩建)101所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580个。
劳有所得
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
2019年9月开学季,一群东海岛村民坐上了大巴,跨过东海大桥,驶向湛江各大技校。这群入学新生中,有高中毕业的少年,有家庭主妇,也有辞职归来的外地打工者。这群特殊的学生,是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搭建校地企合作平台的受益者。通过补助学杂费、生活费等形式,该区帮助340名搬迁村民和30名贫困劳动力免费读技校,提高学历层次和劳动技能,为东海岛大开发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就业直接关系百姓“饭碗”,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掂一掂“饭碗”,2019年湛江就业交出亮丽成绩单。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湛江家政服务业30条,“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多渠道发力,职业技能培训2.1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失业再就业3.7万人。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数量排名全省前列。湛江百姓的“饭碗”更加稳固,美好生活的基础更加扎实。
病有所医
织密“生命救护网”5县(市)
院前急救中心投入使用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湛江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不断扩大,2019年,湛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9元。
如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也一直是湛江市高度重视的民生大事。去年,湛江市在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上苦下功夫,开工建设市第一中医院搬迁改造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入围广东省高水平医院,7家中心卫生院成功升级开业,新增病床1300张,5县(市)院前急救中心投入使用,湛江市院前急救半径缩短,织密了“生命救护网”,更实现优质急救医疗服务全覆盖。
2011年,家住赤坎的邱伯不幸患上冠心病,前往广州一家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先行垫付所有医疗费用。“自从实现了异地结算,只要带齐住院发票、费用汇总清单、出院记录、医保卡等相关材料,不必来回颠簸就能完成报销。”
过去没有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市民到外地就医以及外来群众就医都比较麻烦,离开本地外出就医需自行垫付全部医疗费用,之后再回去报销,加重群众经济负担。2019年,省内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上线,既方便了市民外出就医,也让外来群众就医更省心,群众不用再四处奔波了。
老有所养
建成农村幸福院、城乡居家
养老服务站228个
2019年元旦,湛江市首家公建民营的养老院,湛江市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试运营。如今,市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建成700多张床位,共有百余位老人入住其中。作为首批入住的老人,83岁的温爷爷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早已成为了自己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去年,湛江市加快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增加老年养老床位,整合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6张,建成农村幸福院、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228个,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解决居家社区老人养老最后一公里难题,湛江市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新思路,开通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除了打造养老服务体系,湛江市还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金额每年都有提高,2018年城乡养老财政补助是148元/人/月,每人每年增加336元。201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已经提高至每人每月170元。
“真心感谢政府,让我的养老金又提高了!”家住赤坎区三民社区的吴奶奶,从2012年开始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3年,年满60岁的吴奶奶已无需缴纳费用,直接可以去领养老金了。“现在我吃喝穿都不愁,还有政府额外给的钱可以用,虽然不多,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希望政府以后继续关注我们老年人生活,让我们安享晚年。”
住有所居
新开工公租房1380套
2019年6月5日上午,在麻章瑞云东二路公租房现场,67户首批纳入保障范围的环卫工人,通过公开摇号获得分配住房,当天如愿以偿拿到了新房钥匙。
“今天能够喜迁新居,心情非常激动,有了公租房,既减少了生活开销,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有家的感觉,生活更有奔头”。清洁工人陈丽恒开心地说:“以前租房居住,费用很高,环境也差,瑞云北小区周围环境很好,有燃气、电梯、物业管理,房子都是装修好的,不用自己操心。而且,小区环境优美,绿化成片,卫生清洁干净。”
过去一年,湛江市逐步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公租房1380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3878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84户。
弱有所扶
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家住赤坎潮州塘的莫阿姨患有先天性失明,长期失业在家。去年初,丈夫腿伤加重,需要长期卧床,两人生活无法自理。家中孩子尚小,因父母均失业在家,每月的生活费难以为继。在街道的帮助下,莫阿姨和丈夫都被纳入低保,这让这个生活困难的家庭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是湛江市2019年十项民生实事之一。过去一年,市民政部门落实低保政策,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目前湛江市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最低月标准提标任务。
随着《2019年湛江市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出台,2019年湛江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702元、484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554元、251元。湛江市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按不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城乡特困人员的供养金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24元、775元。
对于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湛江市也加大了经济投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65元,220元;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提至1685元,1025元。当年,30%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82.4%的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民生底线兜得更牢。
【结语】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挥别2019,拥抱2020。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行。2020年,湛江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落细落实保民生兜底线,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建设更好水平的平安湛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新闻推荐
12月30日,由市委机关幼儿园、赤坎区文化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助力创文,非遗传承庆元旦”活动在市委机关幼儿园举行,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