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鸭扎包”腊味飘香 “中国禾虫之乡”美名远扬 体验莲洲镇美食 打开岭南冬季食材库藏
江海交汇处历来孕育物华天宝,也是食材的宝库。从腊味飘香的广东省非遗美食“横山鸭扎包”,到“莲洲禾虫”“上横黄沙蚬”……丰富多样的莲洲美食,让食客们体验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一步步打开岭南冬季食材库藏。
采写:本报记者何进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始于颜值终于美味
“岭南的冬虫夏草”:莲洲禾虫
广东“暗黑料理”的排行榜里,总有禾虫的一道身影。它有着面条般的软糯身体、百足之虫般的刚毛,身披五彩斑斓,让人望而生畏。除了钟爱其味道的广东人,外地人难窥此虫虚实、不敢下箸。
据《辞海》记载:禾虫实为疣物沙蚕,栖息于泥沙,最早分布在黄海、渤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由于环境污染,禾虫数量逐年减少,目前只有珠三角地区还有野生禾虫出产。
在岭南,禾虫被称为“稻底虫”。它生长在咸淡水交界处,藏身淤泥,以稻根为食,逢水稻孕穗扬花,天地暖寒交替,禾虫便成群爬出其藏身之所,吮吸日月精华。每年春、秋两季,虎跳门水道大潮回逆,便进入捕捞禾虫的黄金季。需要注意的是,每当成熟的禾虫从滨海滩泥中成群爬出,随流水游向大海,往往也是其葬身鱼腹之时。
禾虫产量稀少,富含无脊血红蛋白和肽类、氨基酸、脂类等营养成分,因其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淡季,禾虫的收购价每斤超过400元,身价堪比黄金,被渔民称为“岭南的冬虫夏草”。
斗门莲洲作为禾虫繁衍之地,近海滩涂,每年都有禾虫出产。2018年,莲洲镇被评为“中国禾虫之乡”,实至名归。
斗门农家精心制作的“斗门禾虫干”“斗门禾虫饼”“斗门禾虫酱”,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禾虫三宝”;莲洲本地传统吃法有:烘烤禾虫、生炒禾虫、瓦钵仔炖禾虫、猪腩花生眉豆煲禾虫……莲洲禾虫,一场始于颜值的“美食事故”,到此演变成为终于美味的“美食故事”。
■跳出时间藩篱成就四季美味
广东烧腊佼佼者:横山鸭扎包
时间决定着食材的繁盛与衰败。千百年来,生鲜食材总在时序节令里循规蹈矩,受制于四季轮替。
但在山清水秀的斗门,有一些食材经烹饪后,跳出了时间的藩篱,成就餐桌上的四季美味。
粤菜精华广东烧腊,一年四季为人们带来飘香的腊味。而莲洲镇传统美食“横山鸭扎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横山鸭扎包”有鸭脚包、鸭下巴包(俗称“鸭下铲包”)和鸭翼包等别称,均是用鸭脚、鸭下铲、鸭翼、鸭肝、鸭肠和肥猪肉等食材,经独特方法腌制晾晒后捆扎而成的。2013年8月,“横山鸭扎包”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横山鸭扎包”创自清朝光绪年间,已传承数代人。如今,“横山鸭扎包”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还被用作馈赠亲友的手办和礼品,在海内外广受欢迎。
“莲洲镇河涌纵横,沙田宽广,镇里养殖的家禽质量上乘。制作鸭扎包选材有讲究,必须是本地饲养60天以上的麻鸭。”“横山鸭扎包”第三代传承人何锦洪说。
绕匝腊鸭肠是制作“横山鸭扎包”的关键,“鸭肠缠绕的密度要合理,力度要恰当,确保鸭扎包扎得结实,并且外形美观。拿到太阳底下晾晒,腊色就会更具光泽,蒸熟后香气四溢,咬下去韧性适度又生津,吃起来更具风味。”谈及制作秘诀,何锦洪大方介绍道。
■肉味鲜美富含营养
水中黄金筵上佳肴:上横黄沙蚬
蚬属于贝壳类水产品,在海底黄沙中生长的名为黄沙蚬。在斗门,历史最悠久、最出名的就是莲洲镇的“上横黄沙蚬”。每年农历二月至四月,黄沙蚬进入成熟期,其体内肉粒肥硕,味道鲜美。
莲洲镇文化站长卢焕堂告诉记者,目前只有麻溪河和粉洲至赤坎水道盛产黄沙蚬。这里水深流急,黄沙冲积的河床经年积累沉淀,逐渐变得厚而宽,水生物异常丰富且没有污染,黄沙蚬个体大。
黄沙蚬外壳色泽金黄,蚌壳卧藏水底,开合之间颇为耀眼,人们捞蚬之时,就如同海底“淘金”。
“上横黄沙蚬”一直是人们的筵上佳肴,于2013年9月被列入珠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上横黄沙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蚬肉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钴,有利于提升人体的造血功能,起到补肝、护肝的作用。
在烹调方面,“上横黄沙蚬”可蒸可炒,也可熬蚬粥、泡蚬汤、“打边炉”等,烹制方式五花八门。
黄沙蚬主要配料有蒜蓉、椒丝、香油、白酒、盐等。待锅里的水煮沸后,把黄沙蚬放入蒸笼,将锅盖密封好,猛火蒸煮5分钟,此时蚬壳张开,揭开锅盖再浇上少量香油,即大功告成。待上得席来,盘中热气腾腾的黄沙蚬清香扑鼻,肉味鲜美,令人赞不绝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有凤通讯员秦志峰刘兵)12月24日,记者走马玉湛高速公路项目二工区了解到,目前海田互通主线桥建设正在加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