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的良善

湛江晚报 2019-11-07 22:26

宋立民(赤坎)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学者,仰不愧,俯不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上周,两则新闻让笔者心动。

一是10月30日,希望工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据报道,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31109个,培训乡村教师114306名,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是新华社的报道,题为《10年前,她把一个从没洗过澡的6岁娃领回家》,说的是吉林省长春市某希望学校的体育老师张引,月薪5000多元,自己拖家带口还有读书的孩子,10年前却把一个“衣服已看不出本色,头发像鸡窝,脸上全是泥”的女孩带回家,出钱给孩子补习,像亲女儿一样照料,直至孩子作为推荐生上了长春市一所重点高中。”——图片上张老师笑得从容、自然,孩子干净、漂亮,说:“老师,我叫你一声妈行么?”

20年前颇有影响的先锋戏剧《切·格瓦拉》里有两句歌词,叫做“其实这世界,都只是一个人;其实这世界,都只是一颗心。”能够让天下穷孩子都吃饱饭、有书读,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起点。

值得骄傲的是,笔者30年前已经加入了希望工程行列,前前后后资助了数十名穷孩子。如今,当年的受助者已经成为资助者,这是现代社工精神的体现,更是传统美德的弘扬。如今,扶贫的形式多种多样,加上有了智能手机,信息传递简便,交流、汇款都十分容易,于是,“希望工程”似乎还渐行渐远了。但是,三十年前前往妇联等单位“结对子帮扶”的往事依旧很温馨。

有些人为什么忘了“初心”?窃以为是缺少了“养护”。“善良无敌”不假,但是善良需要维护,需要鼓励,需要持久。“我亦曾靡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恻隐不需要单位从工资里“扣除捐赠金”,因为那是上帝给与你的“养心”与“赎罪”的机会。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像张老师那样并非“父母官”仍然“闻其饥寒为之哀”的人,多多益善,善哉善哉!

新闻推荐

赤坎区留守流动儿童辅导中心开班

本报讯记者骆丽华通讯员蔡茹莎李康凤报道:日前,岭南师范学院关工委、赤坎区关工委、团赤坎区委、赤坎区妇联,岭师外国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