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厕”是城市文明的“大文章”

湛江晚报 2019-10-15 08:51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现在公厕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10月9日上午,在霞山东新路东山文化楼公厕前,居民林先生说起公厕改造前后的变化时连连称赞。(据10月10日《湛江日报》)

公厕虽小,却是城市基础建设和文明发展的一篇“大文章”。一段时间以来,脏、乱、差、少、偏、臭成了公厕的代名词,湛江虽是旅游城市,但公厕配套设施不健全、建设水平不高、卫生不达标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创文中的一块“硬伤”。

有人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其设置是否合理,以及设施档次、保洁质量等,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窗口形象。换言之,从公厕入手提升城市形象和创文水平,已经成为绕不过的当务之急。当下而言,不妨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环境舒适、标识统一”的原则,科学布点,合理布局,使公厕符合现代时尚、方便实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等要求,这必须作为一项“硬任务”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运用“软办法”进行资源调剂。譬如,可通过号召、政策补贴等,推动景区周围的酒店等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制作知名快餐连锁店、网吧等免费“厕所地图”,让人微信可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升级中,针对有条件的公厕还配建了“第三卫生间”,加装扶手,设置儿童大、小便器,通过细节的完善,彰显了城市特有的人文情怀。公厕并不在于有多么豪华和时髦,而取决于两点:一是能否满足群众的如厕需求,不再“憋得慌”;二是能否符合群众的个性需求,做到如厕干净、舒适。现代文明社会,它给予公众的每一个公共服务和细节,都应该充满尊严、尊重和温情。譬如,厕所该如何设计,性别比、蹲位比该怎样设置,必须置于男女不同的如厕时间和生理需求,以及公共场所的性别构成等之下考量;充分考虑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如厕要求,添置残疾人坐便器以及婴儿料理台、婴儿马桶、儿童洗手池等。

“小厕所,大民生”,赋予公厕自然、清新、环保、洁净、温馨的符号,必须在日常管理上狠下功夫。当下而言,不仅要制订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免费开放的每个环节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而且要积极探索厕所建养新机制,保障厕所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可持续性,真正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大亮点。

新闻推荐

霞山渔港收鱼 忙

10月4日早上,渔民捕鱼归来在霞山渔港的码头靠泊清点渔获,小贩在精选海鲜。本报讯通讯员陈永锋摄影报道:国庆假期,在霞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