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湛江日报 2019-10-15 08:48

湛江市第十二小学林蔚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中国孩子的伦理道德,待人处事的观念,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新的现象。笔者以一线语文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角度,结合参与我校“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工作实践,将自己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如下探讨:

一、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儿童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吃着洋快餐,看着日本动漫,玩着外国的“绝地求生”……现代生活节奏快,父母、老师工作繁忙,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情感、道德、文明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弱化,甚至有的学生,对祖国的文化、道德和传统,知道的并不多。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思考:儿童的道德伦理、理想、信仰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在世界文明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其独特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的根。

优秀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它可以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导向和制约作用,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传承祖先的智慧,科学育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班队主题活动等。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1、经典国学的熏陶。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从一年级学生入校的《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论语》等,设置的科目以培德育人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在学生日常习惯养成中,我们主要采用经典诵读、板报、广播和国学课堂等形式,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中,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被浓浓的国学气息包围。

2、紧密结合教材。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譬如:现在的小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陆游“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家国情仇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为榜样,来启发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铸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非凡的意义。

3、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糅合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在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同时,我们坚持开展清明节缅怀先烈,端午节了解传统习俗,重阳节孝亲敬老,生日感恩父母,每周背诵一首诗词,每天积累一个成语等活动,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孩子孝敬、宽容、诚实的态度,养成举止文明、操行雅正的良好习惯,做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重在落实。

三、发挥家庭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我们引领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成长,改变由于家长个人生存的焦虑心态强加给天真烂漫的孩子各种功名应试的教育。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家长学校。通过座谈、汇报、教学开放日、学生各种活动的展示等多种方式,告诉家长学科的具体要求和方向,明确家庭要配合的具体措施。

2、家长委员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例行的全体委员会议,在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过程中,营造了一个集思广益、合作探讨的大教育环境。

3、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家长们欢聚一堂,共同交流教育孩子的心路历程,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新闻推荐

百名老干部喜看湛江新变化

本报讯(记者潘洁婷)10月12日,来自市直各单位的140名退休老干部作为“爱家乡看变迁促发展”万名市民游湛江活动的参与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