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中国丹霞推向世界 记“南粤楷模”、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彭华

深圳特区报 2019-09-24 07:08

彭华生前工作照。(彭华家属供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9月21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已故教授彭华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南粤楷模”称号。在广州举行的“南粤楷模”发布仪式上,他的遗孀丰秀荣代表丈夫接受人们的致敬。

彭华是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专家、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专家、中国丹霞地貌科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丹霞赤子”。从1993年首倡丹霞申遗,到2010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17年间,彭华为推动中国丹霞走向世界呕心沥血。他主持南方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获南方六省联合申遗领导小组授予的杰出贡献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1月8日,彭华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这是丹霞地貌的奇妙景观,也是彭华的一生写照。

对丹霞山“一见钟情”

彭华是安徽砀山人,1982年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后,在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87年,赴广东丹霞山调研的彭华对丹霞山“一见钟情”,想着一定要为丹霞的研究和推广做点什么,丹霞初心自此萌发。1992年9月,彭华干脆来到广东韶关市仁化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担任丹霞山风景区总工程师,兼任丹霞山开发区主任助理和旅游开发公司经理。他不要档案、不要户口,舍弃城市舒适生活,举家迁往仁化小城。从此,彭华一边搞丹霞山的保护利用和规划建设,一边潜心丹霞地貌的研究。

丹霞是在中国起步、发展,由中国专家自主研究、命名的地貌,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1995年,彭华因丹霞研究上的成就,被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但他仍然义务担任丹霞山风景区总设计师。彭华后来成为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领军人,他要完成看起来颇为艰巨同时也是几代丹霞前辈的夙愿——推动“中国丹霞”成为“世界丹霞”。

踏上17年丹霞申遗之路

彭华认为丹霞地貌“申遗”是使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重要途径,为此他踏上了17年的丹霞申遗之路。早在1993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就倡导将中国丹霞地貌申遗。

2006年,在彭华的引导下,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确定作为“中国丹霞”项目进行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从2006年至2010年,彭华担任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为了整合几代丹霞学人的研究积累,准确编制申遗文本和附件材料,熬夜成了彭华的家常便饭。他全身心投入,亲力亲为撰写文本、绘制丹霞演化图,常常凌晨三四点都还在和团队沟通、传文件。

在申遗工作遭遇到国际上不公正评价而面临被“推迟申报”的紧急关头,彭华又率领专家组在短短1个月内进行细致的资料比证和深入研究论证,准确找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中5个方面的10多处错误,并飞赴巴黎和日内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相关官员和代表进行磋商。

最终,在彭华等人的努力下。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实现丹霞地貌研究新突破

丹霞申遗成功之后,为了更确切地研究我国丹霞地貌分布状况及特点,彭华牵头推进“全国丹霞地貌基础数据调查”项目。他仅用三年时间,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我国各地主要的丹霞地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根据中国丹霞地貌区的实际情况,开辟了红层与丹霞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的形成,完善了丹霞地貌学科体系。

彭华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他的所有科研经费都留给学生搞科研,粤北当地政府奖励给彭华团队的10亩地也将建成丹霞研究院,培养他的传承人。

(深圳特区报广州9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坚决打赢森林防火硬仗

本报讯昨日上午,韶关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今年秋冬季和明年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指出,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森林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