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驻湛原55军

湛江晚报 2019-09-09 10:03

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场景。文:梁冬梅图:何杰供

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55军驻防粤西、桂东南、湘西南,出色完成了驻守边疆、国防建设,军事训练的任务;同时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驻地党政领导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拥军爱民、拥政爱民的话动;并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努力落实完成国家的“五年计划”作出极大的贡献。

辉煌历程铭军史

1952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为统一全国陆军番号,21兵团番号改称55军,首任军长为陈明仁上将。55军部队的前身来自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有参加著名的秋收起义后的红一团、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的“大渡河连”、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连”、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功劳炮连”等,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革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铸军魂,扬军威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者杨得志、符竹庭、陈正湘、宋玉琳、赵正清等;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熊尚林等17位勇士;英勇抗日、宁死不屈的葛振林等“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荣立8次大功的特级战斗英雄李万余和“新时代的花木兰”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等。

上世纪六十年后期至七、八十年代中,55军不负盛名,继续前行,建功立业。1968年11月奉命由湛江调防粤东、赣闽粤边境,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牛田洋抗击特大台风、暴雨、海潮的袭击。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歼敌12319人,其中毙敌11568人,伤敌643人,俘敌108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为参战部队中歼敌最多,战绩辉煌。中央军委授予55军两个营、五个连荣誉称号;14人被授予“战斗英雄”“模范”称号;广州军区授予55军12个连排班以荣誉称号,9人“战斗英雄”称号;有1个团和5个营记集体—等功,给163师副师长李万余记—等功。

1985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百万大裁军”的指示和广州军区命令,55军番号虽于10月31日撤销了,但军直及各师英雄连队均保留改属各集团军和广东省武警总队。

其中红一团“大渡河连”唱着官勇(原55军政治部主任)创作的《红一团团歌》《大渡河连连歌》编入了第一批驻香港部队。

绿水青山铸军魂

提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55军这支英雄部队,湛江人民特别难忘。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55军根据广州军区党委和广东省委《关于动员部队帮助驻地附近群众兴修水利》的指示,在每年的春耕前向驻地派出部队直接参加驻地的水利建设。其中1957年春耕期间,仅经半个月奋战,55军全军出动了24564人,共计228822个劳动日,挖土398,857立方,共支援了大小水利项目32个。保证了140000亩农田的灌溉。

1958年全军6200多名军官带头认领国家建设公债39多万元,捐款28万多元支援湛江化工肥厂建设。

1959年广东省委,湛江地委决定提前修筑跨越广东广西两地的鹤地水库和开凿雷州青年运河,解决雷州半岛旱情和湛江市县区用水问题。决策确定后,55军上下动员,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中去。抽调102名军官参加运河工程,同时,还精选一批工兵干部到工地培训了400多名民工爆破手,捐献各种机械设备以及工具1000多件。从水利工程开始到竣工,部队连续不断分期分批地奔赶工地,为完成整个水利工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5军的老兵们每次回忆起兴修水利,引水灌溉高雷良田的奋战岁月,仍十分激动。如1959年入伍的吴谦(1960年冬任55军红一团一连任班长,后来任二连“大渡河连”指导员)在1960年冬奉令由海康徐马驻地开赴遂溪县青年运河大渡槽施工工地。在遂溪县城至湛江市的公路上,共有数十个桥墩和渡槽,各连分段完成。其中东海河大渡槽是运河渠道最大的建筑。大渡槽凌空飞架,横卧两岭之间,全长1206米,其分40跨81个槽柱,每跨30米,最大槽高32.7米,槽身纵向双悬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砌石47万立方米。槽底宽5.5米,高3.2米。

吴谦回忆,时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部队生活比较艰苦,尽管当地政府千方百计保证部队的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但有时战士们一日三餐还会吃不饱。部队住在工地附近的村庄用稻草盖起的临时工棚,四面透风,北风吹来时,透骨的冷。天天与水泥浆打交道,不少战友的手掌、脚后跟在寒风和泥水的侵蚀下,开裂流血,每动一步都痛得钻心。我们忍耐着疼痛,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挖土开坑,清好地基后便用石块砌边墙,再用混凝土装填充实。上级特别强调严格把好质量关,我们精益求精,克服困难,为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抱着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哪怕一棵小草一片树叶落在混凝土中都要拿出来。后来在总结大会上,我们连获得工程指挥部的表彰。

今年5月25-26日,红一团“大渡河连”连庆84周年活动,重返鹤地水库,十分激动,无限感慨。老兵们说当年我们有幸参建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晃快6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鹤地水库之水流过大渡槽,流经抗日英雄堡垒甘霖村,流向湛江市区、雷州等地。看到今天的雷州半岛大地一改“赤地千里”的旧貌,显得美丽富饶,造福子孙万代。这块土地留有我们青春和汗水灌注的痕迹,倍感无尚的光荣和骄傲。

新闻推荐

遂溪龙眼村志愿服务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黎国伟)9月5日,遂溪县杨柑镇龙眼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如火如荼进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