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首任市长郭寿华与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后
郭寿华(1902-1984),学名郭诚,字东山,号东山,广东大埔县人。曾于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前身)、俄国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明治大学等高校就读,历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教官、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武官处代理武官等职。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之后,广州湾改名湛江市,郭寿华为首任市长。
出任湛江市首任市长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被法国、日本占据统治47年之久的广州湾被国民政府收回。国民政府认为广州湾地区是我国西南要港和重要出口,商业、交通和战略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且当地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市政建设,于是就在原租借地范围,划设市治,经广东省政府决议,报呈国民政府批准,命名为湛江市。1945年9月21日,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派吴川县长李月恒为“湛江市政筹备处”处长,负责市政筹备,制定《广东省湛江市政筹备处组织规程》共21条。同时成立广州湾党政接收委员会,由李月恒兼任主任委员,委员有胡友椿、王瑜、陈在韶、陈学谈。军事方面,由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奉派粤桂南区总指挥部总司令邓龙光到广州湾主持受降仪式。
1946年1月,市政筹备次第完成,奉令成立“湛江市政府”,选派郭寿华为第一任市长。关于出任湛江市长的原因,郭寿华本人记述:抗战胜利时,他刚从中央训练团高级班结业,最初内定他出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适逢收回广州湾设市,侍从室主任签保他为湛江市第一任市长,并电征张发奎向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同意后公布。
1946年元旦,郭寿华在广东省政府大礼堂参加宣誓就职典礼。典礼完毕后,参加各县市长行政讲习班集体受训两星期。受训结束打算赴湛江上任,但市政府“开办费”还没有着落,郭寿华一筹莫展,那时省府财政紧张,他想尽人事办法,才得到罗卓英特别允许“借发”金圆券50万元。由广州到湛江这条路,战后水路、陆路都需要金圆券150多万到200万。而且考虑到战后复杂环境,郭寿华认为起码要带一个随从警卫,一个秘书,以及主管财政、税务、警察的人一起去,然后才能打得开局面。面对这种困境,郭夫人蔡氏拿出私房钱充当路费,免强凑足金圆券200万元。为了安全起见和节省路费,郭寿华决心排除万难,决定走陆路到任,由广州搭船到梧州,南下转廉江、遂溪,步行到湛江。
到了梧州,郭寿华找到老友借来了五支盒子炮(驳壳枪),另外他自己从重庆带来两支加拿大自动手枪和一支他哥哥郭慕亮赠予的只有25发子弹的一支德式自卫小手枪。他们在路上曾偶遇一些散兵、游勇、大天二之流,但他们见郭寿华来得太突然,知道不是猛虎不出山,不是蛟龙不过江。因此他们一路平安,除了两次偶发的小误会外,沿途各岗口,都安全通过。
他们到达遂溪后,先在遂溪山谷中住宿一晚,派人到湛江市内各学校各团体联络,届时集合队伍派代表在大马路整队欢迎。许多市民感到惊奇而又兴高采烈,认为郭市长如同天降。因为人们认为由广州陆路到湛江,任凭飞天本事,在战后满途荆棘,除非带大兵上任,决无法走得通,只有由广州搭船先到香港,再由香港搭船来湛江。因此,郭寿华一行走陆路进入湛江,市民都觉得意外神奇。
1946年1月15日,郭寿华到职视事,湛江市政府正式成立,市府设于原法国总公使署内。郭寿华创作《湛江市政府成立第一天欢宴各界父老》诗云:“市府新开月正圆,英雄花下宴群贤。黎民昔作车前虏,故土今开劫后天。不醉无诗奚足纪,当筵作赋总堪传。八年抗战终胜利,华夏中兴亿万年。”全市辖10个自治区,1024个村落,人口24万余人。市政府机构编制由省政府裁定,设市长1人,下设参事室、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统计室,以及总务科、民政科、财经科、社教科、建设科、地政科、兵役科、田粮科,统称“五室八科”。下属有警察局、税捐处、公路管理处、救济院、市立医院等单位。郭寿华当时还兼国民体育委员会主任、市训练所所长、难民救济教养所所长、湛江市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蔓莉通讯员湛垦宣)在国家品牌兴农的背景下,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在抓好老品牌刷新的同时不断打响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