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在雷州半岛留诗言志
张春生(坡头)
李纲刚到海南三天,就接到诏书,“许自便居住”,即可以自由选择地方居住,不再受官府管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遇赦”。北归,再次经过雷州半岛。雷州半岛有“敬贤如师,疾恶如仇”的人文传统,之前,那些贬谪于此或因贬谪路过此地的贤臣们都得到地方官的善待。李纲往海南贬所时,曾在雷州半岛逗留半年,他揽胜访友,论文赋诗,留下很多故事。这一次离开,可能就是永别,告别雷州,寇准祠是不能不去的。他在寇准祠前久久徘徊,写了一组诗,叫《谒寇忠愍祠六首》,第二首是:“一幸江南一蜀中,奋然廷议叱群公。挽回天步虽良策,元是真皇听纳功。”
这首诗有对故宰相寇准的热烈赞颂,也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对有修齐治平情怀的人来说,能干出一番事业是最幸福的,而要干出一番事业,离不开各方面的协作,离不开知音知己的强有力支持。寇准诚然伟大,但成就其伟大的,还有真宗皇帝的无条件支持,而这,正是李纲自己所缺少的。古代封建社会是典型的家天下,士大夫最理想的知音无疑就是皇帝了。汉代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曾讲过皇帝和士大夫的关系:“(皇帝)抗之(士大夫)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由于皇帝支持不够,多少英雄豪杰只能在蹉跎岁月中慷慨悲歌。李纲也希望自己的知音是皇帝,要不然就不会写出“挽回天步虽良策,元是真皇听纳功”这样的诗句。
寇准在澶渊之战取得成功,正是与真宗皇帝的无条件支持有关。在议定澶渊之战策略时,朝臣们起了激烈冲突,当时契丹(辽)气势汹汹,朝廷一下子乱了阵脚,朝堂上闹哄哄的。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建议皇帝逃到金陵(今南京)去,佥署枢密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建议皇帝逃到成都去。现在人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契丹打过来,宋廷选兵调将不就行了,有什么好争好吵的?原来在这之前,为争夺幽云十六州,北宋和契丹打了两仗,都是大败,有一次宋太宗还受了箭伤。如果再往前推20年,后周和北宋都曾对辽作战,但总体上都没有胜利过,很多人闻契丹色变,得了“恐契丹(辽)症”。寇准是坚定的主战派,在朝堂上叱责群臣:“谁为陛下筹划逃跑主意的,应该砍头。”认为只要皇帝亲征,完全可以战胜契丹。真宗听从了意见,御驾亲征。在澶州,真宗想驻跸南城,南城离契丹人稍远一点点儿,寇准劝他到北城去,真宗也同意了。停战谈判的岁币数量也按寇准的意思来。虽然是寇准筹划和主导了这次军事行动,但真宗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每次他都选择站在寇准这一边。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没有对大臣的绝对信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古人写诗,喜欢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咏古诗,其实很多就是咏怀诗。李纲辛酸的是,寇准那一战成功了,保大宋一百多年的和平,可以名垂青史,而自己虽然和金军作战也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但只保了北宋一年多的和平。这其间区别在于:他没有遇到一个真正赏识和信任自己的皇帝。
李纲也曾廷叱群臣。东京保卫战时,面对金军进攻,朝堂上也是闹哄哄的,这和寇准当时面临的环境差不多,有很多大臣主张逃跑,要皇帝“东幸”(向东跑)。李纲主战,上御戎五策,主张徽宗内禅,将皇位传给太子,“敌势猖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钦宗即位后,也无心作战,想逃跑,他的逃跑路线则是向南,“议欲奉銮舆出狩襄、邓”。李纲坚决反对这种主张,要求抗金,但那些主逃派对李纲毫不买账,白时中质问:“李纲莫能出战否?”这一招着实阴险,因为术业有专攻,李纲是读书人,低级文官,并不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虽然主张抗战,但打仗的事还要交给将军们去做。李纲此时毫不退让,将守城责任揽下来,率领开封军民打退金军,这在军事史上绝对是个奇迹。金军一退,北宋朝廷又开始歌舞升平,将直言的李纲打发出京去做地方官,金军去而复来,这一次将北宋的两个皇帝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南宋建立,李纲提出一系列北伐建议,如建都南阳等,都被高宗赵构否决了。李纲甚至被赶出朝堂,贬到海南,就这样与雷州半岛结了半年缘。
寇准为什么会被信任呢?首先是符合真宗的用人观。宋太宗曾多次教育儿子怎样识别人才:“逆我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要他以后学会识别那些直臣、诤臣。有一次寇准奏事,太宗没有理他就打算离开,寇准上前一把拉住皇帝袖子不让走。这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太宗笑着对文武百官说:“我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对寇准信任有加。太宗去世时,遗命真宗一定要重用寇准。真宗对寇准也非常信任,将他提拔为宰相,主持军国大计,澶渊之盟就是在真宗朝签订的。
至于李纲个人,也怀瑾握玉,正直无私,敢于逆龙鳞,有担当,所处的时代也是内忧外患,种种情形和寇准十分相似,完全可以建立一样的功业。但李纲又是不幸的,遇到一个苟且的、不思进取的皇帝。高宗赵构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不相信南宋军队能打赢金军,退一步讲,打赢了又怎样?是把徽钦二帝迎回来做皇帝吗?即便他们二人不做,他们身边还有一个皇太子谌,那是北宋原来的储君。各种建议在皇帝那里成了耳旁风,这也是李纲痛苦的地方。
知音难觅,何况李纲还希望这个知音是皇帝?常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雷州半岛,一首小诗留下了南宋名臣李纲一霎那的心境。
新闻推荐
《天南古邑,生态雷州》 昨日央视首播生动展现天南重地旖旎风光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吴智雅报道:8月20日,记者从雷州了解到:央视(CCTV)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20日18:30播出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