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垃圾分类更时尚
刷卡扔垃圾、积分换礼品,领取垃圾袋、分类不乱扔。湛江一些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8月22日《湛江日报》)
小区里配有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有害垃圾箱、终端宣传电子屏等设施;居民只需刷一刷积分卡,将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四种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箱,箱内电子秤自动称重,并按照投放物品的价值自动兑换积分;卡内积分折算为现金,可兑换礼品或到合作商家消费……“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正成为时下热点,为湛江市民带来便捷、有趣、环保的垃圾分类新体验。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鼓励创新体制机制,通过“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而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给垃圾分类回收带来的种种好处——在北京,多个城区探索建立积分奖励系统、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等方式,让“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走进寻常百姓家;在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已成为创新标杆项目,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纷纷效仿;在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建立APP移动平台,实现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在宁夏,银川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开通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交易+线下物流”。如今,湛江也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让垃圾分类回收变得更时尚,那些试点小区的居民突然发现,原来垃圾分类可以这么“好玩”。据湛江日报报道,开发区江南世家的钟先生为了从小培养孩子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家里放了两个垃圾桶,分别用来放厨余垃圾、其他生活垃圾。试想一下,如果把“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当成一种亲子互动教学、课后德育培养,那么估计会有更多学校、家庭愿意参与进来。
更令人感叹的是,“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带来的积分兑换奖励,让越来越多居民积极参与进来,并逐渐形成了分类习惯。目前湛江市试点区注册参与垃圾分类的用户共13320户,目前所有积分卡总积约4000万分,相当于给试点小区居民返还了约40万元;实行试点以来垃圾减量465吨,其中2019年上半年减量275吨。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17年湛江市设立试点小区开始,有部分居民一直坚持了下来,并积累了“高分”。而今年湛江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之后,在湛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宣传努力下,越来越多试点小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从垃圾减量的情况来看,垃圾分类的精准率越来越高。
当然,“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建议,把广大热心志愿者动员起来,分布到各试点小区中去,一来可以系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二来可以有力补充专职督导员人手不足等问题。如果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志愿者团队,相信能给“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带来更大助力。
新闻推荐
凤尾鱼黄豆焖奶鱼为期三个半月的南海休渔期上周结束,广东迎来开渔期,大批生猛海鲜正袭来,热爱海鲜的市民已经坐不住了。...